iso 发表于 2017-3-8 22:25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永磁直线电机 发表于 2017-3-11 20:48

这帖子水平好高,可是看不太懂啊

电气工程师鹏 发表于 2017-3-24 19:02

楼主有做过旋转电磁铁不?The band surface is represented with too few segments. The maximum angle per segment is 15 degrees的问题有遇到过没?

dxxd 发表于 2017-4-10 15:34

精华贴,楼主辛苦了,学习了

1467472742 发表于 2017-6-30 21:25


花了好多币
已下载

BLDC-motor 发表于 2017-8-6 10:10

必须mark一下,好好研究,感谢楼主。

zhangxx49 发表于 2017-8-22 14:31

BLDC-motor 发表于 2017-8-6 10:10
必须mark一下,好好研究,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也感谢曾老师的分享!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3 08:45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1-8 12:38
娄博士,总算找到了一个实测波形!

https://bbs.simol.cn/thread-106753-1-1.html

可见,Ansys Emag计算出来的反电势波形3个小波峰是比较吻合的。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3 09:12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7-9-3 09:32 编辑

在77楼中给出了数据文件,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得到线反电势的波形如下。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4 20:26

可以与158楼的实测波形对比一下。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8 11:12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4-12-31 20:06
楼主的分析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只是,反电势波形那个样子我想不明白,怎么我实测过的电机几乎没有这样奇 ...

您好:你仿真的空载反电势与实测值一致吗?如果仿真的反电势比实测值大,可能是什么原因?盼回复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8 12:59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8 11:12
您好:你仿真的空载反电势与实测值一致吗?如果仿真的反电势比实测值大,可能是什么原因?盼回复

我觉得很一致,对于40匝左右的线圈,几乎一匝误差都没有。至于产生你说的误差,要我说最大的可能是模型数据有偏差。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8 13:20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8 12:59
我觉得很一致,对于40匝左右的线圈,几乎一匝误差都没有。至于产生你说的误差,要我说最大的可能是模型数 ...

为了对比仿真反电势与测试值 的误差,我拿的已经成熟的两个产品进行的对比,都发现仿真反电势比实测值高。个人觉得,模型数据是实际图纸转换来的,感觉问题是给定激励数据,但是刚刚出门,有点不知道该从什么数据下手。。。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8 14:20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8 12:59
我觉得很一致,对于40匝左右的线圈,几乎一匝误差都没有。至于产生你说的误差,要我说最大的可能是模型数 ...

我刚刚校验了第三个模型,发现反电势居然又与实际测试数据对上了,。。。。我总结了一下这几个建模,发现:转子磁钢表贴式电机仿真反电势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转子磁钢内嵌式的电机仿真反电势比实测值大。(我那个转子内嵌结果如下图)这个跟磁钢放置方式有关吗?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8 23:19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8 14:20
我刚刚校验了第三个模型,发现反电势居然又与实际测试数据对上了,。。。。我总结了一下这几个建模,发现 ...

对比的是不是反电势的基波?

也就是要剔除高次谐波的影响,仿真出来的波形往往不是完美的正弦波,只要基波才能有统一的基准。而实测的波形一般正弦度会好一些,也取其基波。

淼淼大懒虫 发表于 2017-9-11 08:40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8 23:19
对比的是不是反电势的基波?

也就是要剔除高次谐波的影响,仿真出来的波形往往不是完美的正弦波,只要 ...

对比的是反电势的波形的有效值,不是基波。难道这个对比基波后数值会比较准确吗?另想请教一下:永磁同步电机负载仿真问题,激励是给电流源比电压源更好,但是怎么才能仿真出来恒转矩区域的最大转矩?恒功率区怎么仿真?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1:10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3 08:45
可见,Ansys Emag计算出来的反电势波形3个小波峰是比较吻合的。

曾老师,那实测的反电势波形的电机与之前你仿真的反电势的电机,两者是同一个模型?

同一个模型参数才能说明到底是几个波峰吧?不能随便找个实测波形来证明吧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1:23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11-23 09:38
楼上的电机,空载气隙磁密波形如下




有同感,之前做仿真总纠结去研究如何得到正弦度好的气隙磁密,但实际做样机还是差别很大的,
即使励磁气隙磁密波形再好,负载工况下,考虑电枢反应等因素,电机的性能并不一定就是适合技术要求的。

快速做电机产品时,得根据具体电机类型具体技术要求,去针对性的仿真,若直接负载仿真特性较好已经满足要求了,没必要刻意去追求气隙磁密波形的仿真,
当然要是做学术研究的话,深究影响电机负载运行性能的各个因素时,去琢磨气隙磁密波形还是很有必要的。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1:43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5-1-3 08:34
是的,当然还有有限元网格的密度。

因为Ansys计算不直接给出反电势波形,因此多数时候我仿真也不太 ...

请教下曾老师,电机的中性点引出测量的相反电势波形与无中性点引出(用示波器直接测量相端与地线之间的)电压波形,
两者有什么区别?不知道能不能用后者近似等效前者?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2:02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5-1-10 18:14
从优化后结果来看:

平行磁化:反电势波形好,齿槽转矩低,但是转矩脉动的频率也低(有明显的每对极6 ...

曾老师,你在80楼提到过两点:

3、内转子电机不宜使用径向磁化,而宜于使用平行磁化的方式;

4、外转子电机不宜使用平行磁化的方式,而最好采用径向磁化的方式;

疑问:

(1)在90楼也提到仿真是基于id=0控制的,那也就是说80楼的这两点和91楼的结论都适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吗?

(2)还是有其它条件限制?平行充磁的永磁体是等厚的?径向充磁的永磁体是不等厚的?

(3)这些结论的通用性怎么样?能否扩展到其它模型中?

多谢指点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ansoft中表面式(面贴式)永磁电机id=0控制及增去磁状态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