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a
发表于 2016-9-18 19:15
pat 发表于 2015-12-13 10:42
很简单,自己根据求反正切处理的。:)
反正切,只取了外包络线的点来结算吗?
shenxian607
发表于 2016-12-15 23:47
想请教一个问题,如果激励线圈的两端反接,输出会有什么变化?另外,如果激励线圈正常接,而把sin的(或cos的)两端反接,会是什么样的变化?
谢谢!
交大小银枪
发表于 2017-2-22 19:31
挖个坟贴,见谅、
层主现在遇到一个如何选择磁阻旋变产品的问题,由于PMSM结构原因,只能选择磁阻式旋变来作为编码器,PMSM极对数是4,电机转子经一级减速比为3的传动后与旋变转子相连
想咨询一下,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旋变的极对数?
另外,一直有个疑问,当电机转子与旋变转子相连时,为何要选择电机极对数能够被旋变极对数整除的这样的匹配方式,如果不是直接相连,这里面的又该如何换算
回旋镖V5
发表于 2017-2-24 14:54
非常好下下来学习了
hyrzsyp
发表于 2017-3-2 20:01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3
有基于此,我根据前面设计的极槽数和绕组等设计了一款旋变,可在Ansoft里做个仿真:
当激励给7V,10kHz ...
来挖个坟,请问这张处理图,是直接用输出正弦除以余弦吗?还是包络线的?
hyrzsyp
发表于 2017-3-2 20:02
Elsa 发表于 2016-9-18 19:15
反正切,只取了外包络线的点来结算吗?
我也想知道哎~如果求包络线是求峰值点吗,还是直接除以励磁电压?
Elsa
发表于 2017-4-10 18:33
试过了。反正切效果没有RDC解码效果好。但是速度快。。。
valvezhen
发表于 2017-6-7 11:14
请问PAT大神,关于相位移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我们是做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的,用AD2S1205解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觉到随着转速的变化,相位角是有些漂移的,漂移的方向和电机旋转的方向有关。旋变参数上给的是11度的相位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觉是会向某一个方向有大概5~6度电角度的偏移,请问这个是不是正常的?如果需要更加精准的控制的话应该如何在软件上进行补偿?比如说这个相位移的大小和哪些参数有关?速度?方向?或者其他什么的?谢谢
ganten
发表于 2017-7-2 22:53
可以了解好多的旋变知识了。谢谢。
limengde2001
发表于 2017-12-28 10:59
本帖最后由 limengde2001 于 2017-12-28 11:01 编辑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37
电气角度就是=电气误差(电气误差其实是机械角度)*极对数。但是伺服控制系统里,因为电机也是多极的,当 ...
请教一下,电气误差是如何定义的?可以举例说明吗?
例如:一个4对极旋变,标注的电气误差(机械角)为30′如何理解?有两种理解那种对,还是其他理解?
1.四对旋变,转一圈,会重复输出0-360度4次,每个具体数值和真值的误差为30′。(一圈按360度算,实际空间角度误差7.5′,用在4对极电机上电角度误差为30′)
2.会重复输出0-360度4次,但标示的电气误差(机械角)指的是按旋变转一圈360度算的空间角度,每个具体位置角度误差为30′(实际输出0-360度4次,输出值和真值误差可能达到2度,用在4对极电机上电角度误差为2度)
BY_CH1
发表于 2018-1-12 23:27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3
有基于此,我根据前面设计的极槽数和绕组等设计了一款旋变,可在Ansoft里做个仿真:
当激励给7V,10kHz ...
前辈,能帮忙看一下我的计算结果有没有问题么
我用Jmag建模,方便帮我看一下模型(还没传上来)么,
BY_CH1
发表于 2018-1-14 15:57
Elsa 发表于 2017-4-10 18:33
试过了。反正切效果没有RDC解码效果好。但是速度快。。。
前辈,请问这个反正切是怎么计算的?
这个角度算出来是8倍的。
Edwin_Sun
发表于 2018-1-15 12:34
BY_CH1 发表于 2018-1-14 15:57
前辈,请问这个反正切是怎么计算的?
这个角度算出来是8倍的。
我一般是用MATLAB里面的demod函数先把趋势线拿出来再做反正切;也可以直接除,TI的程序里就是直接除的
BY_CH1
发表于 2018-1-15 21:45
本帖最后由 BY_CH1 于 2018-1-15 22:38 编辑
Edwin_Sun 发表于 2018-1-15 12:34
我一般是用MATLAB里面的demod函数先把趋势线拿出来再做反正切;也可以直接除,TI的程序里就是直接除的
谢谢前辈的指教,
demod可以说的详细一点么?
TI这个直接反正切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换算?
从正弦余弦计算结果看是不是只是后处理有问题?
BY_CH1
发表于 2018-1-17 21:38
Edwin_Sun 发表于 2018-1-15 12:34
我一般是用MATLAB里面的demod函数先把趋势线拿出来再做反正切;也可以直接除,TI的程序里就是直接除的
前辈,这个解调demod可以介绍一下么,
x = demod(y,fc,fs,'method')
激励信号10kHz,转速6000rpm,计算0.01s,步数设置1440,
x = demod(正弦信号,10000,144000,'method')
这个method该怎么设置,
烦请不吝指教!
Edwin_Sun
发表于 2018-1-19 14:48
BY_CH1 发表于 2018-1-17 21:38
前辈,这个解调demod可以介绍一下么,
x = demod(y,fc,fs,'method')
把每个都试一下,看看哪个结果对不就行了吗,再对照着help,看看这个demod函数的具体用法;都试过了,对这个函数也就了解了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18-11-15 21:22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3
有基于此,我根据前面设计的极槽数和绕组等设计了一款旋变,可在Ansoft里做个仿真:
当激励给7V,10kHz ...
大神能讲下旋变的正余弦绕线规则么?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18-11-16 10:28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1
旋变设计三要素:极槽配合,绕组,齿形
大神,请问下公式中的Zr和后面那个角度是什么定义呀,烦帮忙解释下呗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18-11-16 10:47
BY_CH1 发表于 2018-1-14 15:57
前辈,请问这个反正切是怎么计算的?
这个角度算出来是8倍的。
大神,你知道正余弦绕组是根据什么规则算出来的么?烦请告知下哦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18-11-16 15:51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3
有基于此,我根据前面设计的极槽数和绕组等设计了一款旋变,可在Ansoft里做个仿真:
当激励给7V,10kHz ...
大神,请问你给的激励时电压源激励么?还是外电路激励呀,激励绕组和正余弦绕组的电阻与端部漏电感是如何计算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