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76
发表于 2014-9-21 07:39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0 08:55
永磁电机如果不是伺服进行位置控制,精度要求都是不怎么高的。对于旋变来说,极对数越多,精度就越好。一 ...
我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选择?
yushiyu
发表于 2014-9-22 10:30
pat 发表于 2014-9-17 21:07
其实别看旋变小,在电动车用电机中可是一个核心零部件,是联系电机和控制器的纽带,如果出现不必要的角度误 ...
“如果出现不必要的角度误差,轻则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
请问角度误差,怎么会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
zxhua_407
发表于 2014-9-22 20:10
能否解释下,旋变如何反应永磁电机转子位置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19
夕林0529 发表于 2014-9-18 12:11
1研究生研究旋变出去工作有人要吗?和学永磁同步电机相比(还在学校,刚刚研二,未来一片渺茫)
2说两个自 ...
1 学什么不一定做什么,当然只是面最好全点,跟人感觉当前电力电子强于电机强于旋变(个人观点,不代表旋变就找不到好工作)
2 文中已经说过,输出波形还有mZ0±1次齿谐波,如果奇数对齿往往单元电机的齿数Z0大些,所以谐波幅值往往小些。定子偏心会带来直流分量误差,RDC的角度误差随电周期波动变化
3 都有关系,所以精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4 旋变正余弦模拟信号误差常见有包含直流分量,正交误差,谐波误差等等,但来源往往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基本上无法锁定是哪一种
5 对RDC了解不多,您可以看看AD2S12xx的芯片datasheet,个人感觉RDC可以有一些容错和补偿功能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4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19 12:47
你这个是不对的,因为电机也是多极的,举例说电机是8对极,旋变也是8对极,假设旋变的机械角度误差是1.5 ...
很多spec上电气误差是用机械角度表示的,如30′ mech.,所以算到电气角度误差应该乘以极对数吧?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6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19 12:48
这种函数曲线方程,看着很神秘,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个是经过验证的了
请明示?
我曾经拟合过Tamagawa的2对极旋变转子,就是用着这样的曲线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7
TOTTI10 发表于 2014-9-19 19:37
现在不是很流行利用霍尔取代旋变吗,利用霍尔有一些相关的算法可以实现比较高的位置检测精度
没有见过您这种说法。霍尔在PMSM系统中用的极少,都是对调速要求不高的情况采用。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34
yushiyu 发表于 2014-9-22 10:30
“如果出现不必要的角度误差,轻则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
请问角度误差,怎么会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 ...
控制器是根据反馈的绝对位置角计算Id,Iq的,如果有角度误差,算出来的Id,Iq往往与期望值有偏差。而误差大小波动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Id, Iq不恒定,最终的三相电流幅值也不平衡。
这个我是有过实测波形验证的。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35
zxhua_407 发表于 2014-9-22 20:10
能否解释下,旋变如何反应永磁电机转子位置
这个文中已有解释。
leiwuji
发表于 2014-9-22 22:58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18 17:41
我这边是旋变生产厂家,需要旋变方面的专业人才
您是苏州和鑫吗?我有朋友在贵司做电机驱动的,是电动汽车电机
夕林0529
发表于 2014-9-25 07:30
yushiyu 发表于 2014-9-22 10:30
“如果出现不必要的角度误差,轻则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
请问角度误差,怎么会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 ...
控制角度的误差放大一点就是转速的波动,误差的周期性同样会体现在转速波动的周期性, 因为控制是按照我们检测的角度进行控制的。
转速的不规则波动会使三相感应电动势不相等,这是由绕组空间分布和磁势部分共同引起的
夕林0529
发表于 2014-9-25 07:34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4
很多spec上电气误差是用机械角度表示的,如30′ mech.,所以算到电气角度误差应该乘以极对数吧?
要乘的 旋变可以看成光变,不就是给定位置吗 既然给定的是机械角度,换算成电角度不就可以了
首页
发表于 2014-9-25 07:41
为一个问题我们使用的旋变有两个厂家的,一个是多摩川的,另外一个是赢双的。为啥相同的定子厚度,而转子厚度不一样哪?
pat
发表于 2014-9-25 08:24
首页 发表于 2014-9-25 07:41
为一个问题我们使用的旋变有两个厂家的,一个是多摩川的,另外一个是赢双的。为啥相同的定子厚度,而转子厚 ...
增加转子厚度就是为了尽量避免轴向安装有偏差。
cqj76
发表于 2014-9-25 19:37
我想知道编码器的选择与控制的精度关系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32
pat 发表于 2014-9-25 08:24
增加转子厚度就是为了尽量避免轴向安装有偏差。
pat 说的对,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么弄的话,对旋变的制造工艺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因为冲片加工是卷带料连续冲的,然后定子中间掉下来的材料去做转子,这样的话,因为转子厚,需要单独开料去做转子。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35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6
请明示?
我曾经拟合过Tamagawa的2对极旋变转子,就是用着这样的曲线
tamagawa对旋变的设计也很随意的,我分析过他们几十套的图纸,没什么固定的套路,很随意。转子的形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转子模具的加工精度,是否对称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37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24
很多spec上电气误差是用机械角度表示的,如30′ mech.,所以算到电气角度误差应该乘以极对数吧?
电气角度就是=电气误差(电气误差其实是机械角度)*极对数。但是伺服控制系统里,因为电机也是多极的,当电机的极对数和旋变极对数一致的时候,误差就是那个机械角度误差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38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19
1 学什么不一定做什么,当然只是面最好全点,跟人感觉当前电力电子强于电机强于旋变(个人观点,不代表旋 ...
做旋变的现在适合自己开公司,自己做
wangjie5200
发表于 2014-9-29 13:42
pat 发表于 2014-9-22 21:19
1 学什么不一定做什么,当然只是面最好全点,跟人感觉当前电力电子强于电机强于旋变(个人观点,不代表旋 ...
2 文中已经说过,输出波形还有mZ0±1次齿谐波,如果奇数对齿往往单元电机的齿数Z0大些,所以谐波幅值往往小些。这个是没有依据的。我设计了那么多旋变,发现还是2的n次方极对数的旋变最难做,也就是2、4、8这种。到底要配多少槽,正在从10、12、14、16、18、20槽分别做样机,等待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