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z8792271 发表于 2010-10-18 11:56

看帖时间是花了不少!得到的知识却只有点点!
世间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设,所有的假设都要有一个前提条件
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
牛顿在一些假设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有人说是鬼怪作祟
但世人都知道牛顿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哪?
因为可以借助牛顿的理论运用和发明实际的东西!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话,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干
凡事都会有一个目的! 大家争论了这么久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后续的争论还不如破口大骂
看看这个帖子的题目! 你们都走题了!
我建议重新开贴!
题目:电机设计中的“槽满率”和嵌线工艺

forlink 发表于 2010-10-18 17:12

看帖时间是花了不少!得到的知识却只有点点!
世间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设,所有的假设都要有一个前提条件
为 ...
qaz8792271 发表于 2010-10-18 11:56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已经将原帖一分为二了,大家可在该帖下继续讨论槽满率问题。

电机学徒工 发表于 2010-10-19 19:56

这个帖子好长,才看完。从理论上来说,我是支持曾老师的观点。
只有包容学术讨论,才能促进科技发展。

张老五 发表于 2010-10-19 20:20

回复 173# 电机学徒工


    还有一个问题,看到电机设计软件计算出来槽满率大于100%的反应,如果觉得没什么,说明这个人经验很丰富,如果根本就怀疑自己的眼睛并且大骂软件编错了,说实话这只能说是完全的无知!

--------------------------------------------------------------------------------------------------------------
据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包容学术讨论”

电机学徒工 发表于 2010-10-20 15:26

回复电机学徒工


    还有一个问题,看到电机设计软件计算出来槽满率大于100%的反应,如果觉得没什 ...
张老五 发表于 2010-10-19 20:20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颠覆传统理论的,但往往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原动力。
身为西莫技术团队资深技术,胸怀应该更宽广一点。
西莫论坛,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张老五 发表于 2010-10-20 20:08

本帖最后由 张老五 于 2010-10-20 20:44 编辑

回复 175# 电机学徒工

    每天都有很多人颠覆传统理论,不过真正最终能成为革新动力的,不过万分之一二。
剩下那万分之九千九百多,一边享受着传统理论的成果,嘴里一边说着:你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你们就是无知。
至于我的胸怀如何,恐怕不劳您的评论,您倒是不如去劝劝跟您很熟的那位,把胸怀放宽广一点。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0-10-21 00:05

我很高兴也很欢迎任何人向我提醒,或者要求我的胸怀更宽广一点,而且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去达到!

yeliezhen 发表于 2010-10-21 19:27

不符合设计,工艺也做不到,132型号以下电机80%以下,160以上80%左右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0-10-23 12:34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0-10-23 16:22 编辑

关于槽满率的问题,为了加深了解,强烈建议大家下载下面这个帖子的《电磁铁与自动电磁元件》,这本书是福州大学张冠生教授的经典之作,是80年代初出版的,几十年来很少有能达到该书一半水平的电器方面的专著出版,该资料甚为珍贵,是Forlink队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

http://bbs.simol.cn/redirect.php?tid=54252&goto=lastpost#lastpost


在该书第42页,专门讨论了马步式绕组的层叠系数fcd,也就是电磁线圈的“槽满率”,理论数值和工艺数值都有,谨以此说明前面所有有关推导并非本人的原创,而是100年以来行业内的常识!




补充内容 (2022-9-17 11:00):
书籍下载链接失效了,重新提供如下:https://bbs.simol.cn/thread-54252-1-1.html

张老五 发表于 2010-10-23 14:12

本帖最后由 张老五 于 2010-10-23 14:28 编辑

还是理论派
请介绍一下传统电机是如何做到这种“马步”式绕组的,如何绕线,如何下线
请再介绍一下,绕线时如何消除电磁线直径公差的影响,下线时如何消除槽尺寸、叠片、绝缘材料厚度、槽楔厚度的公差的影响。

forlink 发表于 2010-10-23 16:06

关于槽满率的问题,为了加深了解,强烈建议大家下载下面这个帖子的《电磁铁与自动电磁元件》,这本书是福州 ...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0-10-23 12:34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是这样,我还说您要这本书作甚。
那根据这本书,95%左右的槽满率,工程上还是比较现实的。

hualikaifa 发表于 2010-10-23 17:54

刚才用CAD随便画了一个图形,请大家看一下,看看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0-10-23 18:08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0-10-23 18:11 编辑

回复 183# hualikaifa


    好象有点小问题:

其一:圆与圆有交叉,圆与槽有交叉,这显然是不够严谨;

其二:槽满率等于“填充率”乘以1.2732395,也就是您计算出来的数值还要乘以4/Pi

我在160楼提供的CAD文件有好几种可能的布置方式,直接下载打开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切记,切记!

hualikaifa 发表于 2010-10-23 18:18

本帖最后由 hualikaifa 于 2010-10-23 18:20 编辑

回复 184# zengxiaodong
你说的没错,是不够严谨,但是这样只能增加圆的总面积!!只能增加填充率!!!只是不知道槽满率=填充率*1.27。。。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槽面积还有弹性?导体放在槽内还能更加紧密吗?我看槽满率=填充率/1.27。。。还差不多!

电机学徒工 发表于 2010-10-23 18:26

回复zengxiaodong
你说的没错,是不够严谨,但是这样只能增加圆的总面积!!只能增加填充率!!!只是不 ...
hualikaifa 发表于 2010-10-23 18:18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电机设计里面定义的槽满率,是把圆形导线的实际面积,考虑为等效的矩形导线所占的面积,然后与槽有效面积相比得到的。

forlink 发表于 2010-10-23 20:54

回复电机学徒工

说白了,也就是说理论计算的槽满率完全可以大于100%,而实际值不可能超过100%,我是否 ...
hualikaifa 发表于 2010-10-23 20:09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实际值,也是可能的。只是下线工时变长,成本的问题

电机学徒工 发表于 2010-10-24 18:41

回复电机学徒工


   请问一下槽满率的概念,可以说一下吗?
qwxqwx 发表于 2010-10-23 19:10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建议你去论坛下载一本电机设计书,好好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再来讨论。

张老五 发表于 2010-10-24 20:31

回复 195# hualikaifa


    话是这么说,但槽满率的公式就 是如此。讨论,总有个基准不是?

电机学徒工 发表于 2010-10-25 19:12

本帖最后由 电机学徒工 于 2010-10-25 19:33 编辑

原来是这样,我还说您要这本书作甚。
那根据这本书,95%左右的槽满率,工程上还是比较现实的。
forlink 发表于 2010-10-23 16:06 http://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问题讨论到这个层次,我来总结一下。
槽满率既然可以到95%以上,甚至可以更高。但是,为什么现在的电机厂没有普遍采用呢?
今天咨询了下国内做大电机的总工,实际上槽满率选择到是75%,80%,还是95%,甚至是105%,是个成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更不是理论问题。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采用机械化嵌线,那么槽满率应该控制在75%以下。如果采用人工下线,则槽满率可以控制在80%左右。试想一下,如果人工下线时,槽满率选择为95%或者更高,工人下线时可能要一根一根的,并且压平,才能够实现这么高的槽满率。这样,给工人支付的工时费,就会大大增加,徒然增加了成本。所以,目前较高的槽满率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上述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提高性能,是不计成本。比如,用于车载移动作战系统的电机,希望尽量减小电机体积和重量,则希望槽满率高一点。这样相同的线径和匝数时,槽深就可以浅一点,那么定子外径就可以缩小一些。或者保持电机体积不变时,槽可以窄一点,齿可以宽一点,这样电机铁耗会减小,温升会降低,效率会提高。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会采用较高槽满率。比如当铜的成本大大提高,而人力成本降低时,工厂更希望增加槽满率,减小用铜量,节约成本。其思路是,在电机其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维持线径不变,把匝数改少一点,把齿宽加宽些,因此气隙磁密可以选得大一点。这样铜耗降低,铁耗不变,温升降低,效率提高!性能优异了,最重要的是成本降低了!而且,会获得一个低A,高B的方案,对于同步电机短路比会提高,非常有利!对于异步电机,可以采用会获得一个高A,低B的方案,在节约用铁的同时,可以提高功率因素,减小电网负担!
总之,槽满率从技术上是可以提高的,但是是否需要提高,则是一个经济问题。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0-10-25 19:29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0-10-25 19:30 编辑

回复 197# 电机学徒工


    您的一番话说到我的心坎上去了!

假如铜线变成了金线,则提高槽满率缩短铁芯长度节约下来的金价可能远远超过人工成本,当然就会削尖脑袋提高槽满率了!当年陈世坤编写《电机设计》时,铜价不是今天的数值,人工成本也不是今天的数值,因此书中的推荐槽满率也只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不过,不管历史风云如何演变,我介绍给大家的115.47%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哟!这就是我发此帖深层次的缘由。{:1_439:}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电机设计中的槽满率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