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4-27 17:09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9-4-27 17:14 编辑
下面是200%额定电流的情形,转矩波动明显变大,而且需要的最佳超前角度更大了。
wx_P1fV6k11
发表于 2019-5-13 11:05
这个帖子断断续续的进行了5年
hnwsg
发表于 2019-5-21 14:23
xiaomutongzhang 发表于 2014-12-15 22:51
哈哈——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哈,你当什么坛主队长也没意义了,这个论坛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我们大家 ...
有道理,社会进步是需要一部分能者做出牺牲,让后进可以探索更为崭新的领域,而不是重复论证已有的结论,希望智者可以奉献一些心得,好让我们后进之辈少走弯路,在此先行谢过
razr
发表于 2019-7-1 16:07
xiaomutongzhang 发表于 2014-12-23 12:44
“前几天有个任务,出于保险起见,用实验室里50000MW的老永磁同步电机来测试,那知这台工作了好多年老 ...
句句在理,厉害,干得漂亮,我觉得论坛也该整治整治这股风气了,要不然这论坛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菜鸟123
发表于 2019-7-9 20:30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8-22 19:30
我的观点,判断一个电机是不是饱和,或者说电机设计的余量是否恰到好处,可以这样来评价,就是根据需要的最 ...
感谢曾老师给我们提供一个方向,我看您仿真的都是以表贴式作为代表,我用我们以前电机试了,一种额定电流13A,一字内嵌式; 一种额定电流37A,v字内嵌式,分别从0电流开始到超额定电流50%(取其中几十个点)仿真,线性度也是ok的,可参考曾老师的四个五理论,我用的软件是motorCAD,但根据标准答案(李老师)的永磁电机转矩的组成公式,是否有冲突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5 16:47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12-19 19:30
饱和跟转子结构也有关系,如果磁钢厚度太薄,也容易出现饱和的问题。
曾老师,您能解释一下磁钢太薄,定子齿部和轭部容易饱和这个现象吗?想学习一下。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5 17:05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5 16:47
曾老师,您能解释一下磁钢太薄,定子齿部和轭部容易饱和这个现象吗?想学习一下。
磁钢太薄,就意味着等效气隙长度太短,也就意味着电枢反应很强烈,自然就会导致定子很容易饱和呀。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5 17:07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7-9-10 11:32
没看懂你的问题。
最后提交给德国人的结果如下(原铁芯长度106毫米,原线圈跨距3,新方案线圈跨距为2): ...
曾老师,一般在实际设计中,什么样的电机会用到整数槽短距分布绕组,而什么样的电机又会用到分数槽集中绕组呢?就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设计并实际加工的电机,大部分是属于微电机,24V或者48V供电,电机本身外径尺寸也在50mm到80mm左右,这些电机用的都是分数槽集中绕组,目前接触的电机还有2KW,直径150mm左右得。用的也是分数槽集中绕组。但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样的电机会用到整数槽分布绕组呢。希望您抽时间能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5 17:19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5 17:07
曾老师,一般在实际设计中,什么样的电机会用到整数槽短距分布绕组,而什么样的电机又会用到分数槽集中绕 ...
异步电机用整数槽短距分布绕组。
永磁机除非是方波电机,用整数槽整距集中绕组,使得反电势尽量为梯形波。
正弦波永磁电机如果极数很少的高速电机,也可以用整数槽短距分布绕组。
多数的正弦波永磁电机,用分数槽绕组更合适。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5 18:05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5 17:19
异步电机用整数槽短距分布绕组。
永磁机除非是方波电机,用整数槽整距集中绕组,使得反电势尽量为梯形 ...
曾老师,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问题的耐心回答。不知道现在跟您学习一下会不会影响您正常工作。我目前也基本属于从头开始学电机设计,会用jmag软件计算电机,但是纯粹软件设计 的电机没有理论支撑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又开始学永磁同步电机或者说无刷直流电机的理论知识,之前做的电机属于微电机,偏JUNGONG方向,所以不在乎功率效率之类的,现在要设计的电机,属于正常的追求功率、效率、转速等,而且要配合电压电流等输入参数。
举一个例子,我们之前有实体电机2KW,供电电压240V(直流),电机定子外径160mm,定子厚度49mm,18槽16极,转速600rpm,反电动势峰值112V左右,电流峰值14A。用材料是35H300和N42UH。目前我想参照2KW电机来设计一个1KW电机,也是供电电压240V,直流电源。所以就想设计1KW电机定子外径在120mm到140mm左右,定子厚度50mm。定子材料和磁钢材料也采用35H300和N42UH,采用18槽16极。通过之前的一些理论知识和jmag仿真能得出几版本设计结果。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或者说设计经验。电机详细的指标没办法确定优化方向或者不知道该在哪个区间取,比如说反电势的大小,是否绕组并绕,这个尺寸的电机,槽满率取多少合适,定子槽尺寸的设计(尤其是定子齿部和轭部尺寸与磁通量的选择),等等,我自己知道这些可能是欠缺了太多,您也没办法帮我一次性解决。我自己也是想通过看书以及逛论坛的方式多学习一下,但是还是感觉有指导可能更能更快的解决一些问题。
说了这么多,还是先感谢曾老师您帮我解答的那两个问题。因为这13页帖子,我从头到尾看完了,感觉您解答的细心,耐心以及就事论事的程度,远高于一些大师。最后还是谢谢您。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6 08:48
你提到的这个属于类比设计的情形。首先一点,电机设计最重要的不是功率而是转矩,因为转矩才是决定电机体积、重量、成本的最重要参数,而转速在很大范围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因此同样大小的电机其功率也就可以大范围变动!
假设你说的1千瓦电机转速维持600转每分不变,那就意味着其转矩是既有电机的50%,你又说保持铁心叠厚不变,那么按照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电机外径可以按照160*0.707=113毫米来选择,其他尺寸按照0.707倍的比例来,也是大体上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如果从减少磁钢用量的角度来看的话,把外径取得大一些更好,你设想的140就会比113要好(叠厚随之减小),如果不减小铁心叠厚的话,电机的效率和转矩过载能力都会大幅度提高的,这就是多用料带来的好处。
如果从振动噪声的角度来看,18槽16极并不是一个好的组合,因为其单元电机9槽8极,且单元电机数t=2,如果用9槽10极的单元电机,变成18槽20极,我认为会比18槽16极更好,至少槽空间可以更多一些,也就是铜用量可以更多以提高效率。更进一步说,如果用12槽14极的单元电机,同样t=2的话,则是24槽28极,我认为这个组合更加好,因为振动噪声会低得多,而且因为槽数多了,集中绕组的端部会更短,意味着无效的铜重更少了。当然28极时频率提高到140赫兹了,由此导致铁芯损耗会有所增加,应予以适当注意。
wsx7021
发表于 2019-8-6 09:22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6 08:48
你提到的这个属于类比设计的情形。首先一点,电机设计最重要的不是功率而是转矩,因为转矩才是决定电机体积 ...
曾老师真大神也,分析的很棒。让我五体投地{:9_345:}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6 19:04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6 08:48
你提到的这个属于类比设计的情形。首先一点,电机设计最重要的不是功率而是转矩,因为转矩才是决定电机体积 ...
谢谢曾老师,今天就您的建议,我又继续优化了几个版本。首先是优化了槽极配合,改为了18槽20极,因为之前对成品2KW电机(18槽16极)做过修改为18槽20极的仿真分析,相同输入电流情况下,输出转矩确实增加了。对这个1KW电机改为18槽20极以后,输出转矩达到16N.m时,明显降低了定子齿部和轭部的磁通密度(1.6T降低到1.52T到1.55T左右)。
我把电机定子外径设计为120mm。
在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曾老师。若您能有时间能帮忙解答,学生非常感谢。
1、选择定子外径120,您说根据类比设计方法,选择电机直径应该是160*0.707,这个参数0.707,是不是根据谭建成老师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P226页的平均转矩公式得来的呢?
2、定子裂比的选择,有没有经验公式或者经验呢?我看了2KW的电机还有书上的一些解释,基本在0.6到0.8之间选择。我自己设计这个1KW电机是选择的0.7左右,然后上下浮动了0.02~0.05,在仿真计算过程中,由于调整齿宽(7mm到8mm)来调整齿部和轭部磁通密度(因为定子材料是35H300,这个冲片饱和点就在1.63T左右,担心在1KW的时候定子齿部和轭部磁密就饱和,所以不断调整齿宽、定子裂比以及昨天跟您学习的,增加极对数)。
3、定子齿部和轭部宽度尺寸和定子内径、槽数、极弧系数等有什么关联吗?或者说主要与什么参数相关 。
4、定子材料的选择,因为实际工程经验并不是很足,目前用的大部分是35W300还有刚接触的35H300,像1J22这么贵的材料,只用过一次。选材有什么经验可以推荐一下吗?
5、您在上一个回答中,提到外径增加,磁钢用量会减少,原理是不是增加外径后,磁钢的厚度减少了呢?还是有其他的因素。
6、增加 槽极配合至24槽28极,根据谭建成老师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会降低齿槽转矩,是不是就是您说的振动情况优化呢?
7、《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这本书上,磁钢厚度和气隙厚度的关系,大概是4~8:1(钕铁硼),但是应该先确定气隙厚度还是先计算磁钢厚度呢?有没有相应的公式或者经验可遵循。
8、反电动势的范围怎么选呢,比如这个电机是直流供电电压240V,那反电动势大概在多少合适呢?再就是什么情况下才选择并绕和漆包线线径的选择。
9、计算磁钢极弧系数可以参照《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的P202的公式来算,计算结果和实际工程经验系数之间还需要增加系数吗?
曾老师,本人才疏学浅,以上问题全部问您属实过分,但我确实没法自己全部琢磨明白,如您能不吝赐教些许,我本人非常感谢。最后还是先感谢您之前的耐心解答。祝好!
bocai
发表于 2019-8-6 20:09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6 19:04
谢谢曾老师,今天就您的建议,我又继续优化了几个版本。首先是优化了槽极配合,改为了18槽20极,因为之前 ...
作为小白首先给你个赞能够一下子抛出这么多有条理的问题 也说明你有一定功底也希望曾老师来解答一下 给我这个小白学习一下。关于第5个问题 我曾经做过对比 用同样一个定子 本来单边50丝的气隙 用燕尾槽宽度调整磁钢宽度 如果磁钢宽度减少百分之十 不管增加厚度 还是减少气隙百分之十转速都是增加了百分之十几 所以转子外径越大 反电动势也会越大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7 10:08
1、选择定子外径120,您说根据类比设计方法,选择电机直径应该是160*0.707,这个参数0.707,是不是根据谭建成老师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P226页的平均转矩公式得来的呢?
不是的,我没看过那页的公式。是根据基本的电机设计原理DDL
2、定子裂比的选择,有没有经验公式或者经验呢?我看了2KW的电机还有书上的一些解释,基本在0.6到0.8之间选择。我自己设计这个1KW电机是选择的0.7左右,然后上下浮动了0.02~0.05,在仿真计算过程中,由于调整齿宽(7mm到8mm)来调整齿部和轭部磁通密度(因为定子材料是35H300,这个冲片饱和点就在1.63T左右,担心在1KW的时候定子齿部和轭部磁密就饱和,所以不断调整齿宽、定子裂比以及昨天跟您学习的,增加极对数)。
我没有什么经验系数,也不是从这个方向来思考,而是从最基本的原理来思考,每极磁通分成两半再走轭部,因此轭部厚度取为极距的一半是不会饱和的(由于极距的一半是槽空间,因此严格来说是极距的四分之一)!但是轭部还牵涉到定子的刚性和振动噪声等性能,因此通常轭部的磁密不会取那么高,尤其是高极数的电机,轭部厚度会远大于极距的1/4,总之是以磁密分布情况来决定。同样的,齿宽也是根据磁密分布来确定。
3、定子齿部和轭部宽度尺寸和定子内径、槽数、极弧系数等有什么关联吗?或者说主要与什么参数相关 。
当然有关系,见第二条。铁心是磁的通路,槽是电的通路,这两者的通路是互相交联的,都不能太拥挤了!
4、定子材料的选择,因为实际工程经验并不是很足,目前用的大部分是35W300还有刚接触的35H300,像1J22这么贵的材料,只用过一次。选材有什么经验可以推荐一下吗?
材料是厨师的原料,想做什么菜就要选择合适的原料,这个要慢慢体会,先学会做菜再说。
5、您在上一个回答中,提到外径增加,磁钢用量会减少,原理是不是增加外径后,磁钢的厚度减少了呢?还是有其他的因素。
磁钢厚度最好别减少。
6、增加 槽极配合至24槽28极,根据谭建成老师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会降低齿槽转矩,是不是就是您说的振动情况优化呢?
不是的,与齿槽转矩无关。
7、《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这本书上,磁钢厚度和气隙厚度的关系,大概是4~8:1(钕铁硼),但是应该先确定气隙厚度还是先计算磁钢厚度呢?有没有相应的公式或者经验可遵循。
机械地套用公式或者经验不可取,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要知其所以然才行。气隙太小要扫膛(不扫膛电机性能也不佳,电枢反应明显),气隙太大磁钢用量会增加(但是电机性能会很好)。
8、反电动势的范围怎么选呢,比如这个电机是直流供电电压240V,那反电动势大概在多少合适呢?再就是什么情况下才选择并绕和漆包线线径的选择。
反电势问题没有那么神秘,首先一点要记住反电势越高越好,因为电流可以最小化,变频器的负担会最小化。问题是反电势太高了会导致问题,限制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大负载大转速这两者组合起来会要求有一个最高电压(反电势、电阻压降、电抗压降相量和),而电网电压有一个允许的最低波动值,在这些最不利条件下,是否能够满足驱动要求?如果能够满足的话,就可以尽可能提高反电势,反之就要降低反电势。
9、计算磁钢极弧系数可以参照《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的P202的公式来算,计算结果和实际工程经验系数之间还需要增加系数吗?
我从来不考虑什么极弧系数
yuanyehit
发表于 2019-10-15 09:19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8-7 10:08
1、选择定子外径120,您说根据类比设计方法,选择电机直径应该是160*0.707,这个参数0.707,是不是根据谭建 ...
曾老师,您说的超前角技术对于表贴式电机只有磁饱和情况下才适用吧,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呢?还有不同程度的饱和是否最优超前角都不同,如何去选取这个最优超前角呢?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10-15 11:25
yuanyehit 发表于 2019-10-15 09:19
曾老师,您说的超前角技术对于表贴式电机只有磁饱和情况下才适用吧,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呢?还有不同程 ...
超前角控制的原理就是去磁电流会降低饱和程度,从而使得电机输出转矩增大!最佳超前角当然是随着负载不同而不同,负载越大超前角越大。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10-15 13:29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4-12-21 10:46
给你一个6槽7极最简电机的实例,原电机在200%额定电流时转矩只有2600牛米(额定1900牛米),几经改进达 ...
曾老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磁轭的厚度和磁钢的厚度以及磁钢的牌号有相关的计算公式吗?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如果磁钢贴好以后,转子外侧还能检测到磁场,是不是就说明磁轭漏磁,会影响转子使用呢?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10-16 08:17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10-15 13:29
曾老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磁轭的厚度和磁钢的厚度以及磁钢的牌号有相关的计算 ...
磁钢厚度计算有公式的,可以参考各种书籍。转子轭部厚度一般无需计算,总是取得超过磁路需要较多,因为还有结构上强度和刚度的考虑。至于转子外侧漏磁,跟转子轭部厚度有关,如果漏磁明显,意味着轭部厚度不够,也即轭部磁密较高,可以适当加厚转子轭部......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9-10-28 21:02
jiashuai0101 发表于 2019-8-6 19:04
谢谢曾老师,今天就您的建议,我又继续优化了几个版本。首先是优化了槽极配合,改为了18槽20极,因为之前 ...
你这个极数增加,齿部、轭部磁密减少的实例能否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