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027
- 回帖
- 0
- 西莫币
-
- 贡献
-
- 威望
-
- 存款
-
- 阅读权限
- 90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2年02月08日 01:49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 南
2月7日,A股即将进入2011年年报的密集披露期。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年报行情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关注焦点。
然而,从目前A股已发布过半的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或许会令投资者失望,风力发电板块就是其中之一。
《证券日报(微博)》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止发稿前,29家发布了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的风力发电相关个股中,仅有11家预增,17家预减(近60%),另有珠海港(8.50,0.23,2.78%)(000507)尚不能确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预减的17家风电企业中,行业龙头华锐风电(15.85,0.41,2.66%)(601558)、金风科技(8.49,0.21,2.54%)(微博)(002202)也分别以下降50%以上、下降50%-100%而榜上有名。
多因素导致风电业绩变脸
“并网难”亟待解决
华锐风电公告显示,公司2011年盈利28.56亿元,2011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延期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而早在去年10月,金风科技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50%-100%。与此同时,公司2011年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74.92%,2011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9.85%。对此,金风科技透过公告表示,业绩变动的原因为风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风电机组价格下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不约而同的出现业绩下滑显然起着行业“晴雨表”的作用,更何况,两大巨头为对业绩下滑的解析都几乎如出一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商必然面临低价竞争挑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利润的降低。相对于当年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自然感觉“日子不好过”。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介绍,“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制造企业迫于资金、技术、成本和市场营销的压力,不得不‘关、停、并、转’,最终形成少数大型制造商一统市场的局面”。
除行业自然规律外,包括武钢在内诸多业内人士都承认,在过去两年间风电行业发生了30余起恶性事故,对开发商投资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接近金风科技的人士透露,“由于去年部分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缺陷引起了一些事故,致使电网提出严格的并网要求。同时,项目审批也相应受到延缓。这些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这一始终困扰风电业发展的“并网”难题至今没有解决,以至于德意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都指出,中国能否实现2015年及2020年风电发电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传输能力的增长。同时它还指出,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GW,其中实现并网的只有16GW。
“十二五”期间
风电业将理性发展
这份报告预测,2012年底,我国将有大约5GW的闲置装机容量等待并网,这种情况将有可能持续到2014年。虽然这份研究报告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其所警告的“如果中国继续以超过电网扩张和并网风电的速度建设新的风机和风场,那么预计到2020年闲置风机装机容量可能增加到29GW”确实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
这一态势被上述提及的业绩预告表现的一览无余,如果确实如此,其是否意味着2012年以来A股风力发电指数历经艰辛才积累出的11.2%涨幅(1月6日盘中创出的644.92点至2月7日收盘时的717.18点)会丧失殆尽,宣布行业已进入寒冬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国风电市场潜力可观,前景依然看好”的基础之上,毕竟根据“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国风电年均增量将达15-20吉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对此,武钢曾作出评判,“‘十二五’期间,风电产业将会持续发展,但发展将变得更趋理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整个中国风电市场非常大,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业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已经作为刚性目标确定,因此未来几年风电企业的发展应当是乐观的。
武钢认为,近几年风电的快速发展受到电网的制约,这恰恰让电网建设速度滞后的矛盾暴露出来,从而使得电网发展速度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同时,电网公司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针对风电出台了多项新规,但其目的恰恰是为了大量接收风电,预计未来风电在电网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风电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风电投资商和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国电龙源、三峡集团、中广核、大唐集团、国华电力等很多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积极“走出去”,采用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到国外开发风电场;另一方面,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在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