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莫电机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圣力

[原创] (看图说话)一个异议我专利申请的日本专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关于齿槽效应的帖子已经被封了,我无法再插话,因此在这里与你讨论一下。
其实齿槽效应我也有过疑问,时间上也是在09年,估计我们是在同一时段在西莫上发飙的。呵呵。很有意思的是,我不是电机行业的人,这点与你不同。但你也不是电机专业的,这就让很多人不服气了。你和我有同样的问题,就是语不同文——我们不会用电机专业的词汇来讨论问题。
我之所以到西莫来,就是因为我需要学习。我有个技术,可能会颠覆一些技术现状,但我没有在这里讲。因为说出来也不会有人同意的。你的技术看似简单,但你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因此你是有机遇的。我没有你那么多的实践机会,我只能靠脑子做实验。
说的有点跑题了。
关于齿槽效应,应该还是噪声的源泉。这怎么理解呢?理论上磁瓦产生的磁场应该是均匀的,但由于磁瓦边缘的磁阻较小,磁场强度自然就高,磁力线就变得很丰富。而磁瓦中间部分的磁密较低,就是因为中心部位发出的磁力线看似应该回到磁瓦背面的中心部位。因为磁力线不能相交啊。由于中心部位的磁力线回路上 的磁阻较大,因此磁瓦的中心部位的磁密就较低。
这是电机行业对磁瓦磁密马鞍形分布的通常理解。这似乎也成为无法解决的实质性死结——谁能改变中心部位磁力线回路的磁阻呢?难道在空气中磁力线多走了路,磁阻还能变小吗?
但你是在充磁中解决了问题,这说明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磁瓦生产中,就因为充磁场的自然马鞍形的不均衡性,就已经造成了磁瓦内磁畴的不均衡性。这样生产出来的磁瓦,不出现马鞍形那才是怪哉。但实际上我估计,是磁瓦生产过程中的充磁不均衡性,加重了磁瓦的马鞍形特性。
再说说马鞍形磁瓦的齿槽效应。理论上磁瓦的内侧磁密应该是均匀的方波型,但实际上它是马鞍形的。因此直流电机理论的缔造者也没想到磁瓦会是这样的。
原本方波型的磁瓦,转子磁极在其中只有一个“齿槽效应”。那么转子的磁极在马鞍形磁瓦中,就会出现两个“齿槽效应”:一个是转子磁极在磁瓦的进入位置,一个是在磁瓦的退出位置。但这通常都不是我们所说的齿槽效应,因为我们用手捻动永磁电机轴,只感觉出每个磁极一次齿槽效应。但实际上定子磁瓦所产生的磁密在转子上是不均匀的。对于磁力线最短的效应来说,转子磁极在磁瓦中心磁阻还是最小的。但马鞍形的磁瓦,最强磁密不在磁瓦的中心,也就是说理论设计的磁密位置,偏移到了磁瓦两端。这就会带来设计误差。有学者称方波磁瓦效率是80%可能就是指这个,即磁瓦的材料效率。
齿槽效应对转子有个定位作用。在磁场最强位置之后,转子绕组中就会出现磁能变电能的发电效果。本来应该在磁瓦中心出现最强磁密,结果出现在了磁瓦两端,那么在磁瓦两端之间的部分区域,转子的磁级绕组都会出现磁能变电能的发电现象。
可是直流电机有回收这个能量的构造吗?没有!这部分的能量肯定会以电弧的形式在碳刷和换向器之间释放了。那你说安装这样的磁瓦的直流电机,它的效率还会高吗?因此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说法有误。齿槽效应是电机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要看它是怎么影响电机效率的。
直流电机的转子的一个磁极在经过磁瓦边缘的高磁密区域后,由于换向器仍然没有对其绕组进行换向,因此该转子磁极会有被拉回到磁瓦边缘的作用。这就是马鞍形磁瓦导致直流电机效率不高,以及电机振动的根本原因。
我写这么多,也是这几天关心你的帖子,和深感你受到“保守势力”的围攻的不公。我赞赏你的努力,虽然这一切来源于你的无意,但上帝就偏爱你这种人。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在电机设计中从来没考虑过磁钢本身磁力线偏差,只是按照磁钢理论情况进行电机设计。对于磁钢这方面的研究,看看有没有高人来总结一下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11-1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也许很怪异,但怪异的并非都是天才。
这世界也许有一千个天才,其中999个看上去都像精神病。但这世界上同样有一百万个精神病,其中只有999个是天才,剩下的99万零1个确确实实就是精神病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醇汽车燃油泵的腐蚀是个世界难题,长期无人能够解决,历经五年我突然想到解决问题的窍门,这说穿了又是一钱不值的技术!

      实验表明甲醇燃料自身没有腐蚀性,但在汽车油箱里通上额定电压后,就会产生严重的电化学反应,并使甲醇燃料严重变色变质,其电解出来的甲酸,甲酸铜和胶质粘性物质会严重堵塞汽车的油路系统,损坏喷油嘴,因此在汽车额定工作电压下,所有燃油泵的寿命都会变得很短!
    最新发现,利用降低汽车上的工作电压,就能够有效地延缓并大大降低甲醇电化学的腐蚀性!由此甲醇应用于汽车上的困境将可能被彻底突破!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195313.3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圣力
不太明白燃油泵为什么一定要浸在汽油里,只是为了散热吗?只要把油泵放在汽油滤器的前面就行了吧,是不是没必要一定要放在油箱里。
如果油泵可以不放在油箱里,那就不会有电解出甲酸的问题了。不会是避免油泵漏油的考虑吧。
另外,胶质大概可以被油滤清除吧。
再者,现在有个碳换向器的技术,据说是二战时德国人的创意。现在已经在国内有生产了,不知使用效果如何。我想,磨损下来的碳粉会较多吧,一旦进入油箱,要么堵塞油滤,要么进入发动机。
你说的专利201110195313.3还未公开吧,查不到。未公开的专利还是不要谈论的好。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张老五
有些天才其实就是神经病,只是99%的时候是,1%的时候才是天才,可那时他已经在精神病院了。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9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yerssj
你知道楼主身高吗?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11-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accnet

我们可以假设天才都是精神病,却没法假设一个看上去是精神病的人就是天才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accnet
不知道啊,您知道您就给总结一下呗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yerssj
总结是楼主的事了,这是楼主感兴趣的事,我没有能力总结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张老五
干吗要去假设呢?无论是精神病还是天才,看他说什么,自己分析就行了。如果认定他是精神病,那就是了,不是也是。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圣力 于 2011-11-21 08:46 编辑

回复 25# accnet
我们是仿制燃油泵,要是做个放在油箱外面的泵,那谁都不可能买。
不过我还是觉得放在油箱里要比放在外面合理,一是安全,二泄压也容易。

碳换向器是个好东西,据说寿命是铜换向器的十倍以上。
我的低压泵检测标准是:
电压9V  压力3公斤  电流5A   流量110升小时
如果用铜换向器这个电流要在6.5A左右,而流量也基本一致。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圣力
看来你是在用碳换向器。这是个新东西,我不太了解。仅碳换向器就能节省1.5A的电流?那他的接触压降是多少?难道全是接触压降低做的贡献?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accnet
问过同行,都知道用碳换向器电机电流会小,泵出的流量会大一些,但都说不清原理是什么。
我只能揣测是碳与碳(石墨与石墨)之间的摩擦系数低造成的吧!

另强调一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告诉我我也不会相信有这等事!!!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圣力
你经常做产品测量,我想你肯定测试仪器很在行。你可以测一下采用碳换向器电机电流小的原因。
碳铜接触,发热后会有氧化膜存在界面上,不知该膜会不会加大接触电阻,导致接触压降增大。你可以试一下,静态测量转子碳换向器和铜换向器的接触电阻。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11-2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accnet


    是啊,干吗要去假设,总不见得见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就立马当成天才?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cnet 于 2011-11-22 08:58 编辑

马鞍形磁瓦通常是在上机壳之前的理想形态,上机壳之后,应该被“矫正”成匀直磁场。正弦磁场的磁瓦效率低,并非是因为上机壳之后磁瓦中心磁密比两边缘高,且转子绕组并不是在磁场中心处换向,而是因为正弦磁密磁瓦的平均磁密比方波型的要小。直流电机的理想磁场,是匀直磁场,而不是正弦波型的中心强型的磁场。如果有人能做出正弦型磁场的磁瓦,那么在上机壳之前,这种磁瓦可能应该是方波型的,或近似方波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上机壳之后匀直磁场的磁瓦,在上机壳之前应该是马鞍形的。
通常设计人员会把设计的精力都放在转子和电刷的设计上,而对磁场是否匀直,是否符合设计理论要求不太重视。如果上机壳之后定子磁场还是马鞍形的,那就肯定会导致效率和碳刷、换向器的寿命问题,最起码上机壳之后的马鞍形磁瓦,会导致转子旋转中绕组内部电流的意外波动。这种波动是不好的。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张老五
不是当成天才,而是有心人。如果手里没东西,别人即使把他当成天才,对他来说也只是虚妄一下,没什么好处。都说,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年代名气大了,那日子是不好受的。如果有人喜欢名气,那就恭喜他了。但我相信磁瓦的事,在非匀质磁体上是可能的。这点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在技术上我们其实有许多盲点,那是教科书给我们交给我们的。教科书也是人写的,也会有不全面。磁瓦的事我认为虽然如我所说通常磁瓦是不可能解决中心磁密低的问题,但上机壳之后,理论上的马鞍形磁密是可以变成匀直磁场的。但在上模具压实磁粉的环节上,是有可能因非均直磁场导致磁瓦天生磁密基础不理想的。这样的磁瓦,靠后天的匀直磁场充磁是矫正不过来的。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accnet
甲醇在6V左右电压时,电化学反应基本停止了,但6V的泵我们不敢做,估计电流会在10 A左右,这么大的电流下,原先的机械开关会很容易烧蚀,造成接触不良故障。

就是用6.5A的电流也是让人担惊受怕的事情,而能做到5A左右的电流,那也是低电压甲醇泵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了!(关键在于使用高品质磁瓦

一般我对探寻原理不大感兴趣,(找出原因会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我追求的是产品的“完美",所谓“完美”二字,在我看来,事物简单到极点了,那就叫“完美”!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cnet 于 2011-11-22 10:45 编辑

回复 39# 圣力

这个链接讲的是你的事吗?
“圣力牌汽车电动燃油泵
   南京平立电子电器厂 在南京大学材料分析学科的支持下,就电喷汽车燃油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三年攻关,现已完全掌握了生产油泵(原厂代码为BOSCH 0580,包括一切类似油泵,这是欧美绝对不向我国转让的技术)的核心技术,并拥有改进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
————————
你喜欢做实验,但你如果不注意理论积累,学会分析,探究原理过程,你的研究过程就会充满悬念,你也不会容易得到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的理解。比如我,我会很快地理解你的意思,但我说的话,你也很容易理解,而电机行业的技术人员可能会觉得我讲的很罗嗦。因为我很重视原理过程的细节。的我的经验是,如果你能正确地、准确地描述一个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已经完成一半了,因为随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来了。可如果你不会按照原理过程描述问题,你只能试碰。其实看你的成功过程,你就是先在为什么德国人会做出那样的磁瓦上磨叽了很长时间,然后才突然被磁瓦厂的总工一席话给触发灵感了,才会想到充磁磁场的非匀直性。这些都是你首先有了磁悬浮或长螺线管的磁场认识所决定的。你不注意原理过程的认识积累,你也只能做出个磁瓦,再做下一个创新,那就很难说了。
其实磁瓦的事你什么都不必说,就像哑巴卖刀,只管用刀剁铁丝。大家一看到铁丝断了,怎么理解的都有,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去理解,甚至还会把你当成刀王。有心的人,会捡起铁丝看一下,确认不是铝丝,然后就陷入沉思,即使买了你的刀,也会一直揣摩你是怎么做到的。总之一切反对意见都没有了。
如果你理论上不行,最好别跟人家较劲,拿不出到剁铁丝的效果,只能整天和大家喷口水了。
西莫电机论坛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详情请点击★ 西莫电机论坛会员交流专用群欢迎您西莫电机论坛加群请注明论坛用户名及所从事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西莫电机圈 ( 浙ICP备10025899号-3 浙公网安备:33028202000436号

GMT+8, 2024-6-9 00:07 , Processed in 1.0156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