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25
- 回帖
- 0
- 西莫币
-
- 贡献
-
- 威望
-
- 存款
-
- 阅读权限
- 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瓜瓜00 于 2010-10-15 17:35 编辑
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绕组不通电时永磁体和铁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是由永磁体与电枢齿间相互作用力的切向分量的波动引起的。当定转子存在相对运动时,处于永磁体极弧部分的电枢齿与永磁体间的磁导基本不变,因此这些电枢齿周围的磁场也基本不变,而与永磁体的两侧面对应的由一个或两个电枢齿锁构成的一小段区域内,磁导变化大,引起磁场储能变化,从而产生齿槽转矩。齿槽转矩定义为电机不通电时的磁场能量W相对于位置角a的负导数,即
————摘自《永磁电机》王秀和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五章、坛子里有可下载的资源
永磁同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不通电,且绕组开路的情况下,用手轻轻转动转子时,会感觉到转子上有一定的作用转矩,该转矩在一圈范围内大小不均匀,且可发现若干定位点,在自然状态下转子即定位在这些点,只有在一定的外界转矩作用下,才能改变转子定位的位置,正因为这样,常常把永磁电动机不通电且绕组开路情况下转动转子的转矩称为定位(detent)转矩。(也有称残留转矩、静态转矩)
————摘自百度文档
以上资料供参考,主要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下,尽可能减小齿槽定位转矩(cogging)的方法有哪些:
我先引出两条
(1)减小槽口宽度、采取磁性槽楔、减小齿尖饱和度(适当的齿尖高度)
(2)增大每极槽数、增大气隙长度、减小气隙磁密、改善气隙磁场分布
另外,我在试验电机过程中,发现整数槽的残留转矩比分数槽的大,采用分数槽也是一个方法。
由于我做永磁电机时间不长,个人知识、经验有限,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希望各位不吝指教。O(∩_∩)O谢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