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4 17:06

S_Z 发表于 2017-10-14 12:53
说一下个人的认知,还请大家多多批评。

1 关于采用发卡式绕组的好处,个人认为:


我觉得吧,通用那个不管是B形也好S形也好还是两片也好,主要是为了多写几个专利,对绝缘本身影响不大
扁线在绝缘上确实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对圆线来说,同一层的一把线之意,只要是不同匝的(也就是说不是并绕的线之间)是存在电势差的。但这些线之间在下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线与线之间摩擦并且损伤漆膜 的可能性
那么 扁线呢?由于用的是插线工艺,理论上漆膜相互之间是不接触的,而插线过程中漆膜只不过与绝缘纸有少许摩擦。
而匝间的话,如果以目前比较的流行的B形结构来说,可是有两层绝缘纸保护 的,绝缘想不好也难啊。某种意义上,扁线电机用裸铜线也无妨啊
至于端部,那个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意外。反正圆线端部正常也是垫纸的,绝缘不太可能 会有问题。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4 17:16

S_Z 发表于 2017-10-14 13:08
张大哥方便就“2、工艺难点:槽纸、线成型、线入槽、扭头、焊接,还有焊点的绝缘保护都跟传统的圆线差 ...

1、槽纸,扁线的槽纸因为要成形,不管是B形还是S形或者别的啥形状,太软了不行,不成样子,太硬了也不行,从机器上一下来撑开了。完了还得把这个成形后的槽纸插到槽里去
2、线成型,现在有好几种工艺,冲压的,劈拉的,既要保证形状尺寸精度以及统一性,还要避免损伤漆膜
3、入槽,你只要想象一下,要把几十根U形的线插到一个一边转动的铁心槽里,既要位置准确,又不能与槽纸过分摩擦。对了,还包括跨距不同的过桥线,形状不同的星点线和引出线。。。
4、扭头,相对来说这个算简单的,不过是一圈线向左,一圈线向口,再一圈线向左,再一圈线向右,这才做完4层,万一是8层的呢。当然,最重要的是扭完了,所有 的头都得在应该的位置,不要回弹,不要乱跑
5、焊接,其实也不算难,一个个头焊过去罢了,焊完了,相邻的焊点之间保持均匀的距离,密集恐惧症的请绕路
6、绝缘,这个太简单了,有喷涂的,也有类似灌封的工艺



看了一圈,好像没一个跟圆线的相似,是吧?

齐吾一 发表于 2017-10-19 16:05

WEZDAH 发表于 2017-10-11 17:07
湖南长沙的,要700多万RMB

700多万还贵,说能做的可不少。

齐吾一 发表于 2017-10-19 16:10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2 17:39
这个是哪家的设备,看起来似乎是插线的设备,不是焊头子的

那个插线设备插的好像转子。其实在工程机械上,好多粗的转子线都是折弯再插入的。这种设备没花头,很成熟了。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20 14:07

齐吾一 发表于 2017-10-19 16:05
700多万还贵,说能做的可不少。

就是嘛,设备也是好开发 制造出来的,也不是空气里冒出来的
进口的更贵,4-5000万

fengxingyun 发表于 2017-10-20 16:40

ls各位,谁能提供下类似这种扁线的成型设备厂家名称或者联系方式吗?不方便的话私信也可以,多谢!!

18959812902 发表于 2017-10-20 17:10

发夹也不仅仅用在主驱上,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助力转向电装也采用发夹扁线电机

fengxingyun 发表于 2017-10-23 09:21

WEZDAH 发表于 2017-10-21 08:03
网上查一下:
长沙华锐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联 系人:王小明 先生 (业务部 总经理)


非常感谢!!!!!

齐吾一 发表于 2017-10-23 14:02

18959812902 发表于 2017-10-20 17:10
发夹也不仅仅用在主驱上,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助力转向电装也采用发夹扁线电机

电装的EPS是扁线的设计?

limengde2001 发表于 2017-10-31 21:02

好帖,支持支持,普通工业产品适合做发卡绕组吗?

yc05 发表于 2017-11-12 20:47

请问这种扁铜线的定子最后还需要浸漆或者封装吗?

张老五 发表于 2018-8-20 09:11

15753567806 发表于 2018-8-19 23:11
请问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扁线电机设备的资料吗?视频,照片,绕组图纸都可以。据我了解长沙华锐的设备发卡插 ...

进口设备的全自动插线,我也没见过实物
就算见过,估计也不让拍照片。。。。。

常他 发表于 2019-1-24 09:04

看个楼上各位大佬的回帖,有个疑问,发卡电机用的扁线是不是普通的漆包扁线,只是焊接工艺比较复杂。

Xin_Z 发表于 2019-1-25 14:10

核心问题环流都没说{:1_561:}

Vida 发表于 2019-2-1 15:05

看来绕组发卡化已经成为风气,只盼望它快点过气。但是一小部分特定的功率等级、电压等级的电机用发卡方案还是有优势的。

Vida 发表于 2019-2-1 15:12

对于电机功率大一些的分布式绕组来说,最理想的绕组形式是:无氧铸铜绕组。

丁爱妃 发表于 2019-9-16 19:32

发卡绕组都是单层绕组结构嘛,双层绕组结构适用不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5-19 02:29

扁铜线绕组的交流损耗主要是集肤效应更严重还是临近效应?我做了一些模拟,貌似主要还是以临近效应引起的涡流损耗为主。当然相比传统圆线,绕组的直流损耗会下降。

bocai 发表于 2020-6-23 20:04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5-19 02:29
扁铜线绕组的交流损耗主要是集肤效应更严重还是临近效应?我做了一些模拟,貌似主要还是以临近效应引起的涡 ...

小白求教下是不是 虽然扁线相对圆线的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更严重 但是损耗还是下降的?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0-10-24 11:23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20-10-24 11:26 编辑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发卡绕组的特点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