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0-10-24 11:36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20-10-24 11:42 编辑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10-26 03:32
bocai 发表于 2020-6-23 20:04
小白求教下是不是 虽然扁线相对圆线的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更严重 但是损耗还是下降的?
一般来讲,中低速区扁线的铜耗会更低,但高速区会迅速升高。
milo927
发表于 2020-10-26 16:05
wangbo112233 发表于 2020-5-5 08:50
一直有疑惑,和普通高压电机定子和绕线式电机的转子结构类似,能有多少困难啊?大家都整的天上有地下无一样 ...
其实就是扁铜线结构的东西,变化而来
但是呢还是有一些区别,
1.发卡绕组是穿线方式下线,槽口是半闭合,高压电机的成型绕组是叠包包好的,槽口开口,直接从槽口下线
2.发卡绕组每槽有多匝的话,出头是很多的,这增加了焊接工艺难度或者工时吧,高压电机成型绕组,就两个出头,
张老五
发表于 2020-10-27 08:34
发卡可以是波绕,也可以是叠绕,实际上,波绕的多一些
高压电机的成型线圈,一般都是叠绕
小吖木99
发表于 2020-10-27 09:14
18959812902 发表于 2017-10-20 17:10
发夹也不仅仅用在主驱上,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助力转向电装也采用发夹扁线电机
电动压缩机扁线电机哪些厂家有做?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0-11-1 09:27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5-19 02:29
扁铜线绕组的交流损耗主要是集肤效应更严重还是临近效应?我做了一些模拟,貌似主要还是以临近效应引起的涡 ...
博士,能否麻烦你帮个忙?
就是根据我的分析,电机槽内“集肤效应”问题。以槽内只有一根导体为例,教科书上的经典结论是电流密度从槽底到槽口逐渐增加,我认为这仅适用于电动机,对于发电机而言情况应该反过来,也就是电流密度从槽口到槽底逐渐增加。
想请你用有限元仿真一个真实例子,核实一下。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11-6 03:11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0-11-1 09:27
博士,能否麻烦你帮个忙?
就是根据我的分析,电机槽内“集肤效应”问题。以槽内只有一根导体为例,教 ...
抱歉才看到曾老师回复,最近在带娃,争取这几天抽时间仿真一下,实在是想搞清楚其中原理,争取找到用analytical的方法去估计AC loss.
阳光巨蟹
发表于 2020-12-4 02:12
价格太高,一般公司投资承担不起;槽纸、线成型、线入槽、扭头、焊接,还有焊点的绝缘保护都跟传统的圆线差异很大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1-6-1 11:29
北汽越野车 发表于 2020-11-6 03:11
抱歉才看到曾老师回复,最近在带娃,争取这几天抽时间仿真一下,实在是想搞清楚其中原理,争取找到用anal ...
仿真有结果了吗?
一枚小汽车
发表于 2021-6-17 11:26
limengde2001 发表于 2017-10-12 12:52
槽满率的提升,端部成型缩短端部,对比计算过发现对温升,尤其峰值转矩的瞬态温升很有好处。所以感觉成型绕 ...
绕组从两端往里面下线,电机是可以做成不开槽口的是吗
欧阳庆
发表于 2021-6-17 12:00
熟悉低压大功率,大电流直流电机吗?如果熟悉,这还是事吗?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2-9-16 10:34
这样的电流密度结果对吗?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2-10-26 09:54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22-10-26 10:43 编辑
Vida 发表于 2019-2-1 15:05
看来绕组发卡化已经成为风气,只盼望它快点过气。但是一小部分特定的功率等级、电压等级的电机用发卡方案还 ...
楼上这样的电流密度分布,意味着绕组的交流电阻是直流电阻的很多倍,从而使得AC Loss达到惊人的程度!
出现这样的状态其根本的原因是导体层数太少,使得导体高度远远超过了“临界高度”,以Prius为例,800Hz时,层数8或者10时,铜导体的临界高度大约为1.0毫米。
扁线层数要达到40~50层以上,才能使得导体高度小于“临界高度”,很显然,目前的车用马达其扁线层数远未达到理想的数值。
这样看来,目前技术的扁线绕组面临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进一步的深入讨论请移步到:
https://bbs.simol.cn/thread-207371-1-1.html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2-11-1 13:39
Vida 发表于 2019-2-1 15:05
看来绕组发卡化已经成为风气,只盼望它快点过气。但是一小部分特定的功率等级、电压等级的电机用发卡方案还 ...
应该说,扁线发卡已经过气了!
如果不采用Litz线的话,交流损耗实在惊人。
527264394
发表于 2023-2-19 14:24
yc05 发表于 2017-11-12 20:47
请问这种扁铜线的定子最后还需要浸漆或者封装吗?
一般需要涂覆+浸漆
雷利电器小王子
发表于 2024-6-4 10:24
和圆线集中绕组相比,发卡绕组的端部并不短,反而很长,占的空间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