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绕组的特点及相关内容
本帖最后由 y1949b 于 2017-10-11 11:16 编辑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发卡式绕组的应用被讨论了很久,参看丰田、电装等国外的电机,这项技术也被量产应用了,这里想讨论一下关于发卡绕组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的应用问题,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 ,关于发卡式绕组,乃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绕组问题,都可以在本帖讨论。
本人先抛砖引玉,提几个话题先讨论着,大家继续。
1.发卡式绕组对比散嵌入的圆线绕组,有什么特点与优劣势;
2.采用发卡式绕组的工艺难点在哪里?
3.发卡式绕组从成本、工艺特点、技术特点、产能等方面考虑,适合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哪些领域,什么生产规模,什么样的产品中采用?
欢迎大家讨论! 这种电机之前看过文章说是槽满率较之前圆形绕线有较大提升,达到75%左右吧,能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难点就是复杂的下线之后的焊接工艺了吧,不容易量产 1、优点主要就是槽满率高,由此带来的功率密度高,散热 好等优势。缺点呢,两条主要的,一个是集肤效应比较明显,二是设计变化比较困难,做系列化设计比较麻烦
2、工艺难点:槽纸、线成型、线入槽、扭头、焊接,还有焊点的绝缘保护都跟传统的圆线差异很大,可以说各有难点
3、基本上只适合主驱电机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1 14:47
1、优点主要就是槽满率高,由此带来的功率密度高,散热 好等优势。缺点呢,两条主要的,一个是集肤效应比较 ...
老五哥说的很对,优缺点直击痛点,尤其那两个缺点,也是有人断言最终还是圆线才更好,也是目前敢肯定的最终一定是两条腿走路的。圆线也有新的技术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1 14:47
1、优点主要就是槽满率高,由此带来的功率密度高,散热 好等优势。缺点呢,两条主要的,一个是集肤效应比较 ...
我是做机械设计的,电磁方面不太懂,但是觉得您说的“线成型、线入槽、扭头、焊接”是难点不认同,我倒觉得这些可以做到自动化下线与传统绕线比反而是优点。 齐吾一 发表于 2017-10-11 14:52
老五哥说的很对,优缺点直击痛点,尤其那两个缺点,也是有人断言最终还是圆线才更好,也是目前敢肯定的最 ...
介绍下圆线现在有啥新技术 现在国内已经有这种产品的专用生产线了,只是价格太高,一般公司投资承担不起;
因此制造工艺问题已经不是难点。 WEZDAH 发表于 2017-10-11 15:52
现在国内已经有这种产品的专用生产线了,只是价格太高,一般公司投资承担不起;
因此制造工艺问题已经不是 ...
哪家的?意大利设备很贵,国产的能便宜多少?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1 16:56
哪家的?意大利设备很贵,国产的能便宜多少?
湖南长沙的,要700多万RMB WEZDAH 发表于 2017-10-11 17:07
湖南长沙的,要700多万RMB
知道是哪家了,有时间去考察一番 端部的电磁振动情况会不会弱一点呢 焊接是难点,设备投资大,但目前很火,常州,日本,意大利,湖南都有专业的厂家再做 本帖最后由 limengde2001 于 2017-10-12 12:56 编辑
槽满率的提升,端部成型缩短端部,对比计算过发现对温升,尤其峰值转矩的瞬态温升很有好处。所以感觉成型绕组还是大势所趋。
正在研究,似乎工艺比较复杂;我在想可不可以做成2个C型,从铁芯两端插入,抹点导电胶,快插到一起?如果有人验证验证做成我觉得会很有意义
本帖最后由 mfkfnaps 于 2017-10-12 15:07 编辑
端部铜线减少,相同性能情况下,有以下优点
1.端部铜减少,重量减轻,对整车减重有贡献。
2.端部铜减少,电阻变小,温升下降
3.较多根线并绕,绝缘层减小,有效导体面积加大。
另外,焊接应该不是难点吧,市面上应该很容易找到能焊的厂家
难点应该焊接前面的整形部分吧,感觉自动化处理起来有难度,而且换型号也很难换,工装头应该非常复杂。
参见从网上借来的图片。 mfkfnaps 发表于 2017-10-12 15:05
端部铜线减少,相同性能情况下,有以下优点
1.端部铜减少,重量减轻,对整车减重有贡献。
2.端部铜减少, ...
图片很强大,了解了 mfkfnaps 发表于 2017-10-12 15:05
端部铜线减少,相同性能情况下,有以下优点
1.端部铜减少,重量减轻,对整车减重有贡献。
2.端部铜减少, ...
这个是哪家的设备,看起来似乎是插线的设备,不是焊头子的 福建艺达,信质电机,华域汽车,都可以做吧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2 17:39
这个是哪家的设备,看起来似乎是插线的设备,不是焊头子的
我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设备,在网上看到的插线设备。
插好线后整形应该比较难于自动化处理。 本帖最后由 S_Z 于 2017-10-14 12:56 编辑
说一下个人的认知,还请大家多多批评。
1 关于采用发卡式绕组的好处,个人认为:
(1)槽满率,对比散嵌圆线,槽满率会增加,可以下更多的铜线进去 ,这个结论我觉得也毋容置疑了, 传统硬绕组(成型绕组)中,这个就是铜扁线对比圆线的优势,自然同样采用铜扁线的发卡绕组自然继承了这个优势;
(2)刚度,电机整体的刚度对比散嵌圆线要好,因为发卡式的导线要粗一一些,与槽“贴合”的也更紧密,个人认为电机的刚度是有所改善的,对于NVH的改善是有益的;(这点不是很确定,还请大家讨论)
(3)端部长度,对比散嵌圆线,采用发卡式绕组的电机的端部长度要远端于散嵌圆线绕组。
(4)绝缘结构,在采用自动化设备的前提下,采用发卡式绕组,可能会进一步节省工时,利于批量生产。至于才与下面说到的绝缘结构,对绝缘性能能否有所改善,没有做过测试,不敢妄言。,根据《Retrospective of Electric Machines for EV and HEV Traction Applications at General Motors》这篇论文所言,在通用的电机中,槽绝缘结构经过了3次产品的迭代,从S形,发展到B型,到目前的上下双片型。估计槽(或叫“匝”)绝缘,都是由自动化设备完成,这个对比散嵌圆线的漆膜(线上本来就带)+槽绝缘纸 (可以用自动插纸机完成),工时上不确定是否有优势 ,查阅相关资料,部分采用发卡式绕组的电动汽车电机端部采用的是粉末喷涂,可能性能上会优于浸漆。
未完待续。
张老五 发表于 2017-10-11 14:47
1、优点主要就是槽满率高,由此带来的功率密度高,散热 好等优势。缺点呢,两条主要的,一个是集肤效应比较 ...
张大哥方便就“2、工艺难点:槽纸、线成型、线入槽、扭头、焊接,还有焊点的绝缘保护都跟传统的圆线差异很大,可以说各有难点” 具体说说吗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