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机的铁损算不准?
现在的商业软件算得的铁损一般很难跟实测的对应上。原因主要如下:1. 一般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特性曲线按照爱泼斯坦方圈法测得,而电机中不同部位磁化方向是不一样的,这种特殊的旋转铁耗当前是无法考虑到的。
2. 因为工艺的因素,造成硅钢片冲剪面附件晶粒取向发生破坏,导致同样磁感下铁损的增加。
3. 叠装焊接等工艺造成叠片之间绝缘的破坏,增加涡流损耗。
4. 变频电机还有考虑谐波带来的额外铁损。
诸如此类,现在铁损往往是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乘以一定的系数,但这样一部只能跟测试点对应上,以上是当前我们所了解的一些原因,希望对此有研究的多多补充,或者大家有什么方法把铁损算准? 关于第一点,美国能源部早些年做过一些研究。
以Prius III的电机为例,建立模型,仿真开路和负载点,磁场分布如下:
可以看到,不同点,磁化方向变化时不一致的。
以定子为例,齿部一般磁化方向都是径向,轭部主要是切向,而对于齿顶尖,径切向都有,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矢量。
所以不同地方,即使是频率和磁感应强度一致,其实铁损都是不一样的。
好像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值,而是取得一个相对的值,期待大神解答! 任何仿真都是基于实验测试。
楼主也说了仿真和实际的差异性。现在常规的做法是加修正系数。
我看过几篇铁损仿真论文:都是冲片边缘材料根据实测边缘剪切效应后的铁损曲线,其他材料都添加各次谐波铁损曲线,得出来的铁损跟实测接近。 补充一点
厂商提供的曲线都是正弦波下所测
而实际运行中,往往并非正弦波,多少会有谐波和畸变
汽车驱动电机波形更差,往往是PWM波 冲剪面造成的铁耗增加不容忽视。
冲剪应力的影响还是很明显
不仅仅是增加了铁损,同时也造成了磁场分布的不均匀 不仅仅是冲剪应力,还要考虑的是各处的装配应力 pat 发表于 2016-7-12 23:39
冲剪面造成的铁耗增加不容忽视。
补充一下电镜扫描的晶粒变化 张老五 发表于 2016-7-13 13:35
冲剪应力的影响还是很明显
不仅仅是增加了铁损,同时也造成了磁场分布的不均匀
老五图中 30mm 15mm 7.5mm是什么尺寸? pat 发表于 2016-7-13 21:56
补充一下电镜扫描的晶粒变化
请问这个是如何用电镜得到的?我看到的一般就是个金相图,没有应力分析的。 pat 发表于 2016-7-13 21:56
补充一下电镜扫描的晶粒变化
哪个方向是厚度? 电动无限 发表于 2016-7-15 07:49
老五图中 30mm 15mm 7.5mm是什么尺寸?
标准方圈样的宽度是30毫米,这里是一切二再二切四所测的结果 254339861 发表于 2016-7-11 10:00
任何仿真都是基于实验测试。
楼主也说了仿真和实际的差异性。现在常规的做法是加修正系数。
我看过几篇铁 ...
边缘剪切力我以前没考虑过,不过各次谐波的谐波曲线到是设置过,不过仿真下来还是跟实际有蛮大的区别 张老五 发表于 2016-7-13 13:35
不仅仅是冲剪应力,还要考虑的是各处的装配应力
是不是退火可以降低这些预应力?这个你们能否做个测试?譬如剪4道的这个片子退火试一下,是不是三条曲线明显靠近?因为以前有很多电机厂就会做退火,然后发现铁损确实降低了不少。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7-20 17:00
边缘剪切力我以前没考虑过,不过各次谐波的谐波曲线到是设置过,不过仿真下来还是跟实际有蛮大的区别
不同的冲压压力下的铁损曲线都不一样
254339861 发表于 2016-7-20 17:39
不同的冲压压力下的铁损曲线都不一样
你这个是BH曲线啊,不是损耗曲线。。
我倒是觉得这个冲压貌似对BH曲线的影响会比较小,因为我们先前试过线切割的样机,与正式生产后的冲片电机,还有仿真值,至少反电动势差别不大,所以导磁率应该相差不大
你这个图片的来源能否share一下?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7-20 17:03
是不是退火可以降低这些预应力?这个你们能否做个测试?譬如剪4道的这个片子退火试一下,是不是三条曲线 ...
退火可以消除冲剪的应力
但退火也有退火的问题,成本是一方面,绝缘,强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我认为还有一个误差,就是现在铁耗计算模型采用的是经典铁耗模型,就是将电机铁耗计算等效为三个系数 厂家给的曲线有的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