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会有前景吗?
我觉得更有前途的是全电车辆,能源还是化学能源,但不是一定是汽油了,可以是太阳源制取的化学燃料。 纯电动没有前景,这是国际上公认的看法! 燃料电池是突破重点,电机的提升空间不大 既然是化学燃料了,那又怎么能叫全电呢?纯电动有没有前途,关键看电池技术有没有突破 准确的说,是绿色储能装置能否有突破,不应定非得是电池 就是,超级电容器就很有前景。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2-4 10:07
纯电动没有前景,这是国际上公认的看法!
谁代表的国际公认? alibabawkl 发表于 2016-2-9 23:05
谁代表的国际公认?
有人喜欢代表别人,常惧国际公认人士自命,呵呵。。。。。。。。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6-2-11 07:08 编辑
alibabawkl 发表于 2016-2-9 23:05
谁代表的国际公认?
是不是国际主流看法,请看如下附件,这是汽车行业的一本英文专著,请特别注意黄色标注的内容!
只怕某些人不懂英文,但是可以应用翻译软件,故特意给出文本格式如下: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triggered some research on EVs. However, despite advances in battery technology and power electronics, their range and performance were still obstacles.
The modern EV era culminated during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with the release of a few realistic vehicles by firms such as GM with the EV1 and Peugeot Société Anonyme (PSA) with the 106 Electric. Although these vehicles represented a real achievement,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with early realizations, it became clear during the early 1990s that electric automobiles could never compete with gasoline automobiles for range and performance. The reason is that in batteries the energy is stored in the metal of the electrodes, which weigh far more than gasoline for the same energy content.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bandoned the EV to conduct research o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fter a few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se are far closer to the assembly line for mass production than EVs have ever be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Vs, it is the battery technology that is the weakest, blocking the way of EVs to the market. Great effort and investment have been put into battery research,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EV requirement. Unfortunately, progress has been very limited. Performance is far behind the requirement, especially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per unit weight and volume. This poor energy storage capability of batteries limits EVs to only some specific applications, such as at airports, railroad stations, mail delivery routes, golf courses, and so on. In fact, basic study12 shows that the EV will never be able to challenge the liquid fueled vehicle even with the optimistic value of battery energy capacity. Thus, in recent years, advanced vehicle technology research has turned to HEVs as well as fuel cell vehicles.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2-10 20:27
是不是国际主流看法,请看如下附件,这是汽车行业的一本英文专著,请特别注意黄色标注的内容!
这个世界很大,专家也很多
曾经张专家说纯电很有前途,李专家说纯电没有希望,王专家说纯电也许还是有前途的,赵专家说纯电可能希望不大
请教一下曾老师,哪位专家代表了国际主流看法?
可能张王李赵太土了吧,不妨改成Simon、John、Richard和Kobe好了,我应该相信哪个? wildwater 发表于 2016-2-8 23:36
准确的说,是绿色储能装置能否有突破,不应定非得是电池
楼上那样的回答等于就是一句废话,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信息量为零!
要有信息量,必须要冒险,也就是要有错的可能,也就是某些人常常要求别人做到的“正面回答”! 张老五 发表于 2016-2-10 20:50
这个世界很大,专家也很多
曾经张专家说纯电很有前途,李专家说纯电没有希望,王专家说纯电也许还是有前 ...
老五,你看不懂英文,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很欠缺,就此打住吧! 本帖最后由 张老五 于 2016-2-10 21:07 编辑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2-10 20:54
老五,你看不懂英文,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很欠缺,就此打住吧!
曾老师,您 英文很精通,这个比我强
不过我虽然不怎么懂英文,电机还是懂的,这个比您曾老师还是要强出十万八千里的。汽车,略知一点粗浅的皮毛,新能源汽车,纯电还是混动,略知一二,这方面,比曾老师您大概能强个万八千里罢。
当然轴承我是不太懂,这方面可真是不如曾老师您哪,呵呵
反正现在老外也很多,张三李四王五的,说啥的都有,有事没事拉个老外出来溜溜,倒是显得高大上了不少。实在不行,哪个五流的社区大学里找一个,写上几千字的英文,也花不了几个大洋,您说是吧?
只不过呢,这套法子,十年前还算是很有效的,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曾老师您可也得与时俱进哟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16-2-10 20:52
楼上那样的回答等于就是一句废话,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信息量为零!
要有信息量,必须要冒险,也就是要 ...
至于曾老师您发的这篇,号称能代表“国际公认”的大作,俺英文是不太好,也没精力从头到尾看一遍,也就是看了看标题,扫了眼目录,结果发现:
作者:不详
出处:没找到
时间:不清楚,不过从引用文章来看,最新的引文也就是2003年的,怎么着这篇文章不可能晚于2006年,今年已经是2016年了。。。。。。。。。。。
十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十年前,诺基亚还很红火, 卡扎菲还活得很滋润,柯达还在卖胶卷,大众在力推柴油车
相信那会一定有国际公认的专家,说过些诸如“诺基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卡扎菲可能会传位给哪个儿子,胶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哪位,以及柴油车是否有前途”这样的高大上的话题 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有一个障碍都会导致难以推广使用而实现产业化,可是纯电动汽车却有好多个障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没有产业化前景的!
主要的致命障碍如下:
1、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汽油的1/100,导致续行里程太短;
2、充电时间是汽油加注时间的几十倍;
3、电池的成本、安全性;
4、电机材料(稀土永磁、铜材)的稀缺性;
5、总效率不如混合动力(此处总效率是指从矿物到车轮的总效率)。
有鉴于此,国外几乎都可以说已经放弃了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纷纷转向丰田、本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而又有很显著节能效果的产品,节油可达30%~50%,这么好的方案不赶紧产业化,而在忙乎空中楼阁的纯电动汽车,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我国在某些不负责任的人士忽悠下,已经在汽车节能技术方面走入了死胡同,浪费的金钱和资源不计其数,至少在3000亿人民币以上至今一无所获!某人提出的“弯道超车”理论纯属好高骛远之举,实在是想不劳而获不花大力气却想得到丰厚的收成,这样赤裸裸的投机行为必然会导致弯道翻车!
其实,混合动力的技术比纯电动要复杂得多,即使有朝一日纯电动汽车的所有障碍不复存在,混合动力技术照样可以无缝切换到纯电动的路线上来,换句话说,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覆盖纯电动技术,反过来,纯电动技术却无法覆盖混合动力技术。
丰田的THS混合动力汽车,一举解决了节能和无级变速的2大问题,确实是一大标杆,我国连自动变速箱都没有突破,还在大上液力偶合器,自动变速箱项目,实在是看不懂!
没有前途,但短时很有钱图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6-2-11 22:19 编辑
纯电动汽车根本没有发展前景
搜狐汽车:您如何看待针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否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已经被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技术路线?“重纯电动轻混合动力”的补贴政策是否合理?
宋健:这个政策传递出来的信息确实是这样。
搜狐汽车:您觉得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否可以“一步走”,即直接发展纯电动汽车?
宋健:首先我觉得纯电动车根本没有发展前景,原因有三点。
一是纯电动车的行驶半径很小,按照现有的电池发展水平,可能只能在一个区域范围能会比较适用。适合区域运行纯电动车,行驶半径不大的地方。比如对于需要长距离行驶的出租车,企业商务车等就不适合。而这却同时使得汽车这种快速便捷的特点体现不出来。使用户受到制约,因此就可以说电动车的性能并不好。
第二,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的目的是实现节能环保低碳。电动车是以电力为能源,而我国主要是煤力发电。这样电动车在区域范围内的减排换来的可能是更大范围的排放家中,其节能效果和传统车差不多,加上电池本身的污染,可能推广电动车之后甚至比原有内燃机排放还高。因此电动车环保只是适合局域范围。
第三,价格贵。即使国家补贴电池也不能抵消电池成本,电机成本可能比内燃机高5倍。这些都会使得电动车的价格居高不下。难以普及推广,而另一方面,电动车本身核心零部件消耗稀有资源为代价,越普及价格越贵。以上这三点还没有考虑到电动车电网普及的花费。
综合以上这三点我觉得纯电动汽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至少在全球范围内不具备这种潜质。
搜狐汽车: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在电动车技术上,国内相对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所以有可能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宋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纯电动汽车是否是汽车产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如果是,那么做纯电动汽车应该会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而现在的问题是纯电动车根本不可能普及,它不是终极目标。纯电动汽车之所以价格高是以消耗稀有资源为代价,越普及价格越贵。这样一个循环下去结局就是不可能普及。
混合动力比纯电动车技术难度更大
搜狐汽车:从技术复杂程度来看,您认为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技术哪个更复杂?
宋健:其实在许多关键零部件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是存在共性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对于电机、电池的功率要求相对小,在现有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下,混合动力更容易实现。而单就目前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水平来看,电动车基本上没有前景。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就是纯电动汽车会比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上要复杂和先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纯电动汽车就是开关,然后踏板来控制电压就可以。混合动力的控制技术比电动车技术难度会大。混合动力常常需要内燃机和电机两个动力系统同时或者间隔性作用,技术难度更大。只要会做混合动力的都会造电动车。
混合动力汽车更容易实现产业化
搜狐汽车:从产业化难度来看,您认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哪个更易实现产业化?
宋健: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节能,短期内多花点钱值得。能源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为什么普锐斯卖的好,一是因为日本政府的补贴高,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能源价格贵。因此长远来看,我觉得混合动力车对于产业发展和各方面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搜狐汽车:您认为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宋健: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方向,另外国外以氢作为燃料是通过发展氢发动机而不是靠纯电动车。电动车实际上炒作宣传的意义更大,车企更希望以此来促进传统汽车的销售。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6-2-11 22:25 编辑
国家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地,意味着在最重要的终端消费领域,政府出资开始培育新能源汽车早期市场的形成。
但现在市场上各类相关主体最担心的是,纠结多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确定了吗?如果不正确会不会再走回头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条件真的成熟可以启动了吗?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教授。
网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上。从目前**的政策看,纯电动得到了政府部门、业界相当一批专家的支持。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低碳、节能、环保的代表,你作为研究汽车节能与安全专家,看法如何?
宋健:好多人说纯电动汽车节能,我问他们怎么个节能法?从哪里开始算起?有人告诉我,从发出的电上网开始一直到驱动车轮有28%的效率,我再问他电的原始能量从哪里来?发电环节怎么不计算在内?
燃油汽车能源效率的算法是,一桶开采出来的原油先提炼成汽油、柴油,经过运输,再注入到汽车发动机上,最后传导到驱动部分,这个过程做的功与最初始的原油相比,汽油的能源效率是12%,柴油15%。电动汽车按照日本能源研究所的统计是13%,介于汽油机和柴油机之间。
我国70%以上都是火电,烧煤是百分百的碳排放,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显著增加了碳排放。汽油是碳氢化合物,有1/3是氢做的功。纯电动汽车比起燃油机碳排放高50%,能说它环保、低碳吗?
温总理去年末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现在搞电动车,增加了碳排放,而且增加幅度高达50%。从碳排放的角度说,不能说大力发展电动车有意义,电动汽车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网商:与传统燃油机相比,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增加了两个核心部件:锂电池和高速电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矿资源,是否可以据此说在发展锂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方面很有优势?
宋健:现在使用的所有电池都是化学电池,铅酸电池是高污染,镍氢电池和铁锂电池也一样,化学电池的制造过程都是高污染行业。
中国的锂矿储量是很大,但要考虑到全球因素。等我们大量使用锂电池的时候,锂的价格也涨起来了。而且很多人没有考虑过,在元素周期表中,锂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排在氢之后的第二位。
网商:锂元素的活泼特点意味着什么?
宋健:它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烧起来,严重情况还可能爆炸。
网商:这样说来,保证锂电池的安全性是它的首要问题。
宋健:纯电动有这么高的电压在汽车上,不要以为做了绝缘保护就当没事似的。一旦撞了车,谁敢保证它的线头会不会搭在汽车上,坐在车里的人可能没撞死,却被电死了。这里面有一系列安全性的问题,那些宣传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人考虑过这些吗?
中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另一个重大障碍是铜资源的短缺,制造电机要用到大量铜材。
铜价很贵,而中国目前一半的铜需求依赖进口。中国市场上新增加电机的铜需求量,只有通过新增加进口矿山铜解决。地球上的铜矿资源85%在智利,2亿多吨,全世界的矿山铜只有约3亿吨,铜就是这么稀缺的资源。
我国去年铜的需求是800万吨,目前需求矛盾还不突出。等到电动汽车电机产能大量投入,对铜的需求矛盾就会加剧突出,而且完全受制于另外一个国家,也是不安全的。受到资源材料的限制,我国要普及发展电动汽车不适合,除非研究出铜的替代品做电机材料。
网商:看来你不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但目前有很多厂商、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对投资电动汽车热情高涨,你对此有何建议?
宋健:起码我认为纯电动汽车市场前景有限,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
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唯一一个理由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成,理论上使用电能可缓解燃料油的短缺,毕竟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石油最短缺。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危险,也就顾不上考虑节能环保,唯有这个能解释通。
网商:现在主流的观点是电动汽车最终发展的落点是纯电动汽车,与其发展中间过渡的混合动力,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发展纯电动汽车。
宋健:这个观点最初是从西方传来的,但西方人吆喝了这些年并没有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你不觉得他是在忽悠你吗?事实上,西方汽车制造技术比中国高多了。
既然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今后能源价格趋势会逐步走高,节能在任何时候都有前途、有价值,那么混合动力汽车节能40%-50%,干吗不看好它呢?!干吗就一定认为它是过渡的技术?
40%-50%这么大范围的节能不去做,却找来一个不节能的产品,去大力宣传它有前途,并且还争取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坦白说,我想不通。
网商:混合动力汽车为什么没有得到重视?
宋健:863专家组给我的说法是,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都让人家拿走了,其他国家手中掌握的专利对我们发展混合动力车形成很多限制。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做起来很难。
这是知难而退!科技攻关总是免不了要去攻克技术的难关,没有听说什么高科技是容易到手的。外国公司几年前对混合动力专利技术实施封锁,中国的科技力量要去研究新的混合动力系统。我不相信所有技术都让外国公司拿走,都被人家的专利覆盖的说法。
网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宋健:现在在路上跑的全球纯电动汽车不超过2万辆,混合动力汽车一年销售大约100万辆,前者是累积量,后者是新增量,两者的差距最能说明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真正需求。
有的专家举例说明全球电动车如何庞大的数字,他是不是把电动汽车的“汽”字有意漏掉混淆概念,如果把电动自行车、电瓶车、工厂里叉车都算成电动车,当然数字很大。
宋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车辆工程学科责任教授。
现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兼任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产品开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一台乘用纯电动汽车,电机要用铜材和稀土,电池要用锂。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500万辆的计划,再加上每年新车数量,应该需要不少的资源。如果有相关数据,就可以估计一下这些资源的消耗量了 maokangyu 发表于 2016-2-12 12:15
一台乘用纯电动汽车,电机要用铜材和稀土,电池要用锂。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500万辆的计划,再加上每年新车 ...
资源消耗量不是问题,因为不是真消耗,都可以回收利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