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itoc 于 2011-7-18 20:43 编辑
LZ因为用ANSOFT MAXWELL V12计算的电感结果始终与实验值不相符,发了两个帖子求助。后来LZ又决定用空心螺线管的计算公式来验证ANSOFT MAXWELL V12静磁求解器求电感的设置方法。 空心螺线管电感的计算公式为: L=K*μ0*N^2*pi*D^2/4l 式中, μ0为空气的磁导率,N为螺线管匝数,D为螺线管直径,l为螺线管长度,K为形状系数,其值见于表1.1。
表1.1 螺线管形状系数
D/l | 0.1 | 0.2 | 0.3 | 0.4 | 0.6 | 0.8 | 1.0 | K | 0.96 | 0.92 | 0.88 | 0.85 | 0.79 | 0.74 | 0.69 | D/l | 1.5 | 2.0 | 3 | 4 | 5 | 10 | 20 | K | 0.6 | 0.52 | 0.43 | 0.37 | 0.32 | 0.2 | 0.12 |
上式的正确性,已在大量工程实践中被证实。 现分别采用ANSOFT MAXWELL V12和上述公式实现2个空心螺线管电感的计算。具体模型见于附件1,2。 螺线管1 这个例子是一个较为粗短的螺线管 主要参数:线圈外径150mm,内径72,长90mm。共845匝,电流大小3A。 激励为电流,设定安匝数2585A; 边界条件不设定,也就是气球边界。 主要步骤类似于该帖 https://bbs.simol.cn/thread-29178-1-1.html 软件计算结果为单环2.9565E-5mH,后处理线圈总电感为21.11mH 而用上述公式的理论计算结果为66.5mH,相差较大。 因此,软件中模型的设置和求解过程可能是不合理的,不知道哪个地方可以解决,希望有高手解答一下。 螺线管2 这个例子是1个较为细长的螺线管 主要参数:线圈外径62mm,内径58,长150mm。共100匝,电流大小1A。 激励为电流,设定安匝数100A; 边界条件不设定,也就是气球边界。 仿真计算结果0.09214mH 公式计算结果0.2013mH 仍然是理论计算结果远大于仿真结果 我觉得问题可能是1个铜环的电感与1个相等尺寸的铜线圈的电感是有差距的,不知道有没有高人能够解答,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