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22
- 回帖
- 0
- 西莫币
-
- 贡献
-
- 威望
-
- 存款
-
- 阅读权限
- 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发表于 2019-12-1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本帖最后由 薛飞 于 2019-12-11 14:57 编辑
电机工艺改善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一定的契机才能有实质性的工作,想法和理论初期都可以无限大、无限可能,但具体实施就是另外一码事。
大部分工艺改善的瓶颈都是企业管理方面,或者工艺员经验、阅历较少,没有提高工艺水平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单从电机工艺方法上来说,一切都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一切合理的理论方法都可以臆想成工艺改进,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不会有人主动跟公司提出工艺改善,并要求公司配合验证自己的工艺改善,而且公司也不会主动提供多余的资源去验证你的理论,所以大部分工艺改善都是被动性的工作,也就是电机工艺过程出了问题,或者快出了问题,工艺员才会想办法改善工艺,这个时候,公司才会给予人力、物力配合。
工艺改善在术语上是有学名的,叫PFMEA,虽然直译为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但其文件实际的内容就是工艺改善。大部分经常内、外审的企业都有这个文件,但基本都是文字类工作,没有什么影响生产的实际意义,企业和部门更不会按照这份文件指出的失效模式进行全项目的工艺整改,大部分都是应付审核。在制定这个文件时,企业和部门都会给予足够的平台和时间讨论电机工艺缺陷和改善措施,并最终形成文件归档,连这种工作都只是做些表面性的工作,哪会有人说自己积极主动去改善现场工艺,这么说可能有些过,但人都是有劣根性,企业也有其管理的缺陷,这就导致想要自己主动性的提高工艺改善,再促成这个工艺固化下来是比较困难。相反,在一定的契机下,公司给予你一定的平台和资源去进行改善,大部分是这样的工作形式。
提高工艺改善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和其他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工艺对标,想自己闷头搞出一套工艺改善,小打小闹还可以,打不了什么大硬仗,只要有一次失败,你自己的权威就会受到质疑,从事工艺岗位的人员最怕这点,宁缺毋滥,在没有得到企业、部门足够支持和资源提供的前提下,不要搞些花里胡哨的,不然大家工作最后都会变得很难。
大部分企业对自己的工艺方法都很隐晦,市面上那些出版的工艺书刊基本都是偏理论的知识,没有什么深入性,也不会结合实际案例给读者一一阐述。所以版主说的那些工艺改善的项点,本身没啥问题,都是正能量的东西,但结合实际工作的形式,对于少部分高端人才,比如说电机设计、工艺大拿,有足够的知识理论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者拥有几十年电机经验的老师傅来说可行,自己就有能力独立判断提出的工艺改善本身是否合理,过程能否实施,最终能否可行,但对于普通的工艺员来说还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沉淀,踏实的工作态度,如果企业有提供对外交流的平台,或者自己对电机有足够的探索热情,在这些情况下工艺员才能在电机工艺领域有突破性的成长,也就能自主提出工艺改善,在实际生产中独挡一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