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线伺服电机的想法是来自白俄罗斯的一个研究所。他们想把交流伺服电机的定子展开铺成一个含有uvw绕组的长方体,这些绕组按uvw顺序均匀等距离排列。把转子也展开铺成含有均匀顺序且排列距离相等的大量磁铁。这样就可以把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很快他们就把想法变成产品,生产出直线步进电机 平面步进电机 直线伺服电机。主要参与研发的四位教授立即被一些公司高薪聘走,从此直线伺服电机技术传到了世界各地。
直线伺服电机由主单元和次单元组成。如图所示主单元中包含线圈绕阻(长方体),通常是三相绕阻(两相直线步进电机就不用三相绕阻),采用星形或三角形连线。主单元的功能同交流伺服电机中的定子来产生可控的旋转磁场。每个绕阻通上电流时就产生磁力,其磁力与所流过的电流几乎是线性关系。当流过的电流方向改变时,所产生的磁力方向也改变。当没有电流流过时,就不产生磁力。但流过绕阻上的电流是正玄曲线电流时,所产生的磁力也几乎是一个正玄曲线磁力。当控制流过UVW绕阻上的电流时序就可产生矢量磁场。电流大时磁场强度大,反之就弱。当流过绕阻上的正玄曲线电流频率高时,矢量磁场的频率也高,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次单元的外形如图(板形),它含大量顺序均匀等距离重复排列的NS极,组成一个磁路。直线伺服电机次单元上的永磁铁是形状一致,严格等距离精密排列。磁极按N极和S极交差排列。N极和S极间的距离通常是22mm到36mm不等,但其长度最好与主单元上绕阻间距离相同。而次单元的长度要按要求其功能和出力要求而定。所以次单元的长度可以做到几乎任意长。 通常主单元和次单元要平行,其间距最好要小于2mm。间距越小效率越高。当主单元通电产生NS相间的磁场时,就会按N极S极相吸,相同磁极相斥的原理吸在一平衡点。当主单元所产生的磁场变化时,其平衡位置也响应变化,主单元和次单元间相对位置也响应变化到当前的平衡位置。从而产生主单元和次单元间的位置相对变化。这就是直线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果您想更入的了解,请您到版主的《<直线电机原理与应用>-叶云岳》那里下载资料 (吐血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