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3 18:19

本帖最后由 huangjin0629 于 2025-9-23 19:40 编辑

张老五 发表于 2024-11-1 08:39
很好的思路

能不能写成一个案例,适当提供一些数据,供大家学习?

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应用情况,写案例就算了。

我们这类产品量不大,但是附加值高一些,产能方面也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但现在都在卷性能,所以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结构上,受使用环境的影响都是细长结构,转速都不大,也就三四千转,但是扭矩会比较高,为了用户体验基本上都是直驱模式,就变成了压榨电机控制器的极限性能了。
早期基本上是采用集中绕组模式,槽满率要求相对比较高,即使是人工绕线,为了嵌入更多铜线,所以裂变比都比较小,长径比能到4。哪怕这样,实际槽满率都是比较低的,净槽满率也小于30%,因为是人工绕线,对绕线工人也有要求,工作强度比较大,人员流动也成了问题,并且一致性和良品率也有点头疼,折算单个成本并不低。
我们电机在集中绕组中,因为槽数少匝数相对较多,但是实际总匝数并不是大,一折算是具备在我们定子的直径空间上分布下来。

再说我们最后的产品方案效果

使用扁线方案后,净槽满率提高到了60%,因为槽不大,所以绝缘还是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因为槽满率的提高,裂变比更大了,并且长径比小于3了,最大扭矩性能方面在同体积提升了25%左右,而且受电阻减小的影响,T-N线状态也更好,峰值扭矩转速提高了大概10%左右,也算是进一步压榨了驱动器的能力了。
然后工作曲线区间电机的平均效率由以前的88%提高到了93%左右,最大效率点能到95%左右。
我们只用了一种线型,在进出线的那端跨线和焊接,绕组的电阻电感差能做到2%左右,匝间测试面积差基本都在1%以内了,这对控制来说基本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效果。
然后就是设备问题

之前也说过,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制的设备,其实也询过价,但太贵了,不是我们能承受的。后来分解了下工艺需求,感觉不是很介意美观方面的话,自己做也不难。所以做了裁线、成型、扭转、剪平的设备,买了去漆和焊接的,因为只有双层,所以穿线这个就是人工加夹具的模式了,效果还可以。算上我们自制的总设备投入的话不超过20万,其实设备也是我们电机工程师自己设计自己组装写程序调试,有那种傻瓜式的控制器,很简单的。

扁线方案的效果

从物料成本上来算没有节约多少,对我们来说更多的还是再也没有人员烦恼了,忙的时候直接找临时工去做也不用担心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了。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9-24 10:07

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3 18:19
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应用情况,写案例就算了。

我们这类产品量不大,但是附加值高一些,产能方面也没有 ...

那么,扁线是集中绕组还是分布绕组?

weilai7161 发表于 2025-9-24 14:25

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3 18:19
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应用情况,写案例就算了。

我们这类产品量不大,但是附加值高一些,产能方面也没有 ...

楼主,你的这个电机是用在什么上面的?不涉及保密的话,发几个图片,学习学习。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9-24 14:37

张老五 发表于 2024-10-15 13:48
确实,扁线电机由于匝数少(基本上一层就是一匝,最多也不过8-10匝),是不适合用在太小功率的电机上的

...

应用没有局限性,汽车的启动点火小电机就是扁线。不能因为没有见过而否认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9-24 16:48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9-24 14:37
应用没有局限性,汽车的启动点火小电机就是扁线。不能因为没有见过而否认 ...

大小 是相对的

对于我说的”太小“,最好是打听 清楚含义再发表议论

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6 11:39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09-24 10:07
那么,扁线是集中绕组还是分布绕组?

分布式,扁线集中绕组完全不适用于少匝数电机,比较适合那种扁平电机。

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6 11:40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09-24 14:37
应用没有局限性,汽车的启动点火小电机就是扁线。不能因为没有见过而否认

等我们产品换代淘汰再发吧,现在不合适。

huangjin0629 发表于 2025-9-26 11:42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09-24 10:07
那么,扁线是集中绕组还是分布绕组?

实际上我们也做过集中绕组的少匝数方案,但很难做同槽匝间连接,最后放弃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扁线电机的应用,还会扩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