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iuren
发表于 2009-6-25 11:17
路过学习一下!
PLMOTOR
发表于 2009-6-25 14:26
肯定不一样了哟。。你注意一下浸漆前的绕组的电阻和浸漆后的电阻是不会一样的嘛。影响的因素应该很多,然后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不一样的情况下,测试一下。,温度对绕组影响有点大
ZHUCYONGHU 发表于 2009-6-14 21:20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有这么回事吗?从来没有注意过哦!浸漆后的电阻应该不会改变吧?
xinjing
发表于 2009-6-26 20:28
我也觉得直流电阻不会改变。应该是有其他的原因。
fan2402
发表于 2009-7-1 20:32
匝间试验前后铁心都不要接地,都要是空定子状态哦。
匝间试验受影响因素较多,波形出现微小差异时更难判别。
浸漆需要加热,浸渍,加热固化,如果散绕组且电机较小再遇到绑扎较松,绕组可能发生变形,电感量发生变化。匝间冲击时,其他绕组的相对位置变化对波形也是有影响的。
xinjing
发表于 2009-7-1 21:01
谢谢,能不能解释一下,三个绕组如果有一相头尾反了,应该对匝间波形有影响,但这是为什么呢?
fan2402
发表于 2009-7-1 22:04
匝间试验规程明文规定要求绕组同方向向加压。波形差异受到本相绕组导线匝间和匝数影响外,还受到本相绕组对地电容以及其他两相绕组感应的影响。
绕组结成Y或者D加压时,如果一相头尾接反,波形肯定有差异。
xinjing
发表于 2009-7-1 22:21
能不能解释,头尾接反,是通过什么机理影响了波形?
是影响了电感吗?那么电感和绕组的什么有关,大家都深入探讨一下好不好。
yujianfeng
发表于 2009-7-4 10:45
如果比例高的话,考虑一下是不是绝缘漆和漆包线表面材料的相容性出了问题。
powerwujun
发表于 2009-7-5 10:05
匝间试验规程明文规定要求绕组同方向向加压。波形差异受到本相绕组导线匝间和匝数影响外,还受到本相绕组对地电容以及其他两相绕组感应的影响。
绕组结成Y或者D加压时,如果一相头尾接反,波形肯定有差异。
fan2402 发表于 2009-7-1 22:04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线包的松紧也是一个因素,浸漆前松与浸漆后固定影响较大。
串激电机定子较明显,转子变化很小。
感应电机整形后测试变化也不会很大。
xinjing
发表于 2009-7-5 15:21
我觉得线包松紧有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绕组上,但对于同一个绕组浸漆前后,应该不是。
hzye4456
发表于 2009-9-25 11:21
直流电阻不会改变。应该是有其他的原因,是电感与电容效应不一致引起的吧。
标准答案
发表于 2009-9-25 14:26
本帖最后由 标准答案 于 2015-12-24 23:20 编辑
一、理论方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绕组的物理模型
由于在对绕组进行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时,属于电路的瞬态过程,因此不能把一个绕组简单地看成是一个集中参数的电路,而应该看成是一个由分布参数组成的二端口网络,即把绕组看成是由无数个线圈微分单元组成(粗一点可以将每一匝看成一个微分单元)。这个网络的参数包括每个线圈微分单元的直流电阻、自感、对地的分布电容、不同线圈微分单元之间的电容及互感等。
这个网络有以下两个特点:
-----不对称性。由于每个线圈微分单元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且是不对称的,因此其参数分布必然是不对称的(如第一匝与第二匝之间的电容和倒数第一匝与第二匝之间的电容是不一样的)。因此从首端看进去与从末端看进去的电路参数是不一样的。
-----不同相的网络模型是几乎一样的。由于不同相的绕组其几何尺寸、形状、匝数及各匝之间的相对位置等都是几乎一样的,所以不同相的网络模型是几乎一样的。这是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的理论基础,正因如此,才用两相波形对比的方法判断匝间绝缘和接线是否有问题。
2 冲击耐电压试验的数学模型
在对上述电路网络进行电压冲击激励时,必然会产生某种响应,对这个激励和响应过程,我们可以列出它的状态方程,是一个多节的矩阵微分方程。解此方程可以得到总的响应电压(或电流)应该是一个衰减的震荡时变函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波形”。
3 影响响应电压(或电流)的因素
根据以上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我们不难想象影响响应电流的因素包括:网络的各分布参数、激励函数。
二、关于楼主的问题解答
1为何浸漆前后的波形不一样
影响响应波形的因素包括网络的各分布参数。浸漆前后每个线圈微分单元的直流电阻、自感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感基本是不变的,但是每个线圈微分单元对地的电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布电容却发生了变化,原因是电容与两导体之间的介质有关,浸漆前导体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浸漆后变成了绝缘漆,绝缘漆的介电常数与空气的介电常数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当然电容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浸漆前后的波形就不一样了。
2为什么有一相头尾反了,匝间波形不一样
因为网络模型是不对称的,从首端看进去与从末端看进去的电路参数是不一样的。相对于顺着看与逆着看是两个不同的电路模型,当然同样的激励响应是不同的。顺便告诉你个小经验,在施加冲击高电压时实际上每匝之间的电压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越靠近首匝分得的电压越高,越靠近末匝分得的电压越低,即第一匝与第二匝分得的电压最高,倒数第一匝与倒数第二匝分得的电压最低。如有条件的话最好正着做一次,再首尾调头做一次,这样更能根除隐患。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由于影响响应波形的因素包括激励函数,头尾反了相当于给电路施加了一个负冲击,响应当然是不同的了。
279927077
发表于 2009-9-27 14:26
学习了,非常感谢
伊林
发表于 2009-9-28 13:04
匝间测试仪一般灵敏度很高,一些细小的变化,包括周围的环境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楼主说浸漆前的波形与浸漆后的波形进行比较…………我认为是不是对比的对象错了………………
gzfwin
发表于 2010-5-25 21:51
那如果匝间耐压波形只有一个波峰,后面很快就成一条横的直线了,是不是匝间击穿?
圣力
发表于 2010-5-25 22:12
匝间L, C 特性变化
headpig 发表于 2009-6-10 08:36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应该是C有变化了!
jiajia18
发表于 2010-5-27 21:21
看波形。
说的太笼统了。
xwglzx
发表于 2010-5-28 19:32
应该变化不大!!
qaz8792271
发表于 2010-6-1 16:43
回复 1# xinjing
该问题只是对定子而言的是吗?如果是整机哪?转子的不良会不会引起整机的匝间?
baijian
发表于 2010-7-16 21:04
回复 35# gzfwin
是匝间击穿,漆皮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