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cjj
发表于 2017-1-29 23:23
还没考虑的那么细呢。
林夕游
发表于 2017-2-5 23:35
254339861 发表于 2016-12-27 09:32
最近做了一款电机,错两段和没有错极的手感基本上一样,很差,很郁闷。但是仿真两段错极效果很好,到现在还 ...
手感哪里感觉的准!还是测一下转矩吧。
多大电机?有没有骨架油封?也许油封抱轴的阻力比你的齿槽转矩还大,另外请检查机械同心度{:1_566:}
林夕游
发表于 2017-2-5 23:41
Edwin_Sun 发表于 2017-1-19 11:10
你这里讲的噪声震动,是由torque ripple引起的,所以采用分段斜极的方法去降低?如果是高频电磁噪声,估计 ...
个人见解定子直槽更容易自动化生产;定子斜槽的自动化下线比较麻烦。
pat
发表于 2017-2-21 22:06
y1949b 发表于 2017-1-18 22:44
这个仿真的转矩波形还真就没和真实的转矩没比对过 ,唯一能确定的是2d等效斜极和3d直接斜极在负载状态下 ...
今天试了一下,转矩等效也是对的,关键是保证中间的一段初始位置角度跟原来不斜极的一致。
pat
发表于 2017-2-21 22:08
另外,对于V形斜极,往左"<"还是往右">",貌似效果是不一样的哦
pat
发表于 2017-2-21 22:14
254339861 发表于 2016-12-27 09:32
最近做了一款电机,错两段和没有错极的手感基本上一样,很差,很郁闷。但是仿真两段错极效果很好,到现在还 ...
仿真对于转矩及波动一般不会差太多,您看看是不是样机制作有缺陷。
2段是有效果的,日产leaf电机就是两段的。。
S_Z
发表于 2017-2-24 00:18
pat 发表于 2017-2-21 22:08
另外,对于V形斜极,往左"",貌似效果是不一样的哦
这个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pat兄方便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 ,有何相关文献提到这点吗? 非常感谢!
S_Z
发表于 2017-2-24 00:36
关于分数槽斜极一直有一个疑问,譬如18槽12极(Z=18,2p=12),每极每相槽数q=Z/(2mp)=N/D=1/2, D=2, 那样理论上就应该斜机械角度360°/Z/D=360/18/2=10°机械角度。
一般这种槽配合,都是比较扁平的电机上,也就能转子也就能斜个2段 ,也就是第2段比第1段斜10°机械角度 。
疑问是:
1 见过很多都是不斜的,且给出的回答就是 分数槽集中绕组一律不做斜极,我个人觉得不斜极也可以,但要把感应电动势波形优化好,但这种“分数槽集中绕组一律不做斜极 ”我理解不了,我还推测,有的槽配合 D比较大 ,比如D=5理论计算斜的角度很小,工艺也不好控制,但这种18槽12级的,D=2,分两段斜,要斜10°,也不小了 ,为什么还不做斜极呢?
2 也有种说法 ,这种18槽12极要理论斜的角度 斜5°机械角度才对,分2段的话 ,第2段要比第1段斜5°,这个我就更蒙了,这是个什么说法呢?
还是大家指教,非常感谢!
zhgp20082010
发表于 2017-2-27 21:17
学习中,还真是不太了解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46
S_Z 发表于 2017-2-24 00:36
关于分数槽斜极一直有一个疑问,譬如18槽12极(Z=18,2p=12),每极每相槽数q=Z/(2mp)=N/D=1/2, D=2, 那 ...
这种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反电势谐波是不是很高的。
对于这种电机一律不做斜极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如果要降低转矩波动,改善谐波含量,斜极是最好的方法。
18槽12极电机理论上斜10°可以把齿槽转矩降低到0,但是如果分2段斜,每段之间错开5°,分5段,每段之间错开2°,但分两段的效果肯定不好。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50
S_Z 发表于 2017-2-24 00:18
这个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pat兄方便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 ,有何相关文献提到这点吗? 非常感谢!
以分五段为例,每段错开2°,往左为负,往右为正,>为-2,0,+2,0,-2,<为+2,0,-2,0,+2,两者并不等效。
zhoublack
发表于 2017-3-3 04:22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46
这种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反电势谐波是不是很高的。
对于这种电机一律不做斜极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如果 ...
分成两段每段斜5°,是-5°,+5°还是0°,+5°? 有点迷糊,还请指教。
zhoublack
发表于 2017-3-3 04:25
S_Z 发表于 2017-2-24 00:36
关于分数槽斜极一直有一个疑问,譬如18槽12极(Z=18,2p=12),每极每相槽数q=Z/(2mp)=N/D=1/2, D=2, 那 ...
我自己理解10°(机械角)分两段,应该是相差10°啊,因为分两段只有一个位移嘛,分三段才是两个位移。。。
夕林0529
发表于 2017-7-17 10:55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50
以分五段为例,每段错开2°,往左为负,往右为正,>为-2,0,+2,0,-2,
第一:分5段效果不好,其中一段起不到削弱转矩脉动的效果;
第二:确实会稍微不一样点主要电机零位不一样;
第三:由于有一点起不到削弱效果,电机存在的轴向力方向相反。
278882205
发表于 2017-8-30 09:23
pat 发表于 2017-2-21 22:06
今天试了一下,转矩等效也是对的,关键是保证中间的一段初始位置角度跟原来不斜极的一致。
pat兄,你说的等效转矩是每段斜极的转矩相加么?,是否考虑斜极后每段转子对应的最佳“电流超前角”是不同的?(也就是单独对于每段转子都不是MTPA控制,而对于每段斜极组合后的转子确是MTPA控制),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引起的差异。
278882205
发表于 2017-8-30 09:43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50
以分五段为例,每段错开2°,往左为负,往右为正,>为-2,0,+2,0,-2,
pat兄,这个18槽12极的V型斜极怎么不是-4,0,4,2,-2呢(就是颠倒一些正常斜极的顺序-4,-2,0,2,4)?是因为极间漏磁增大了么?你的斜极方法更像文献《永磁同步电机轴向力分析与噪声抑制》中提到的方法,不知道这个和宝马的V型斜极哪个好?
278882205
发表于 2017-8-30 09:50
请问有研究过斜极引起轴向力的问题吗?定子斜槽引起轴向力好理解(电流在磁场中是倾斜的,所以有轴向分量),但转子斜极的轴向力怎么理解呢。
另外,附上文献《永磁同步电机轴向力分析与噪声抑制》,其中提到了一种与宝马所斜的角度不同,不知道那个好。
程颐
发表于 2018-1-25 00:38
pat 发表于 2017-2-27 22:46
这种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反电势谐波是不是很高的。
对于这种电机一律不做斜极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如果 ...
分两段效果为什么一定会不好呢,分两段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好前一段齿槽转矩波形与后一段齿槽转矩波形相差180相位,叠加后齿槽转矩刚好消除
孤独一生52123
发表于 2018-3-21 17:00
pat 发表于 2017-1-7 16:07
新版本的ANSYS EM是可以的
楼主,ANSYSEM17.2中,好像没有single和double这两个不同斜极方式选择?
mawentao
发表于 2018-3-21 17:14
斜槽目的:
1.改善反电势波形
2.削弱齿槽转矩
斜槽带来的问题:
1.轴向推力,轴承等受影响
V型可以一定程度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