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点儿 发表于 2015-8-30 10:56

请教一下:每槽导体数和每线圈匝数的关系?
是不是???{:soso_e132:}
单层时:两者相等
双层时:每线圈匝数=每槽导体数/2

呆呆可达鸭 发表于 2015-8-31 12:53

关于每槽导体数与每线圈匝数问题,21楼是正解,但是前提是上下两层绕组匝数相同时,请LZ更正一下,嘎嘎···

敦敦 发表于 2015-8-31 15:46

小雨点儿 发表于 2015-8-30 10:56
请教一下:每槽导体数和每线圈匝数的关系?
是不是???
单层时:两者相等


每槽导体数和每线圈匝数没说有直接关系啊,LZ强调的是“一匝线圈是两根导体”哈哈{:soso_e121:}~

小雨点儿 发表于 2015-9-1 07:56

敦敦 发表于 2015-8-31 15:46
每槽导体数和每线圈匝数没说有直接关系啊,LZ强调的是“一匝线圈是两根导体”哈哈~

22楼说的对, 应该是上下层匝数相同~{:soso_e113:}

深水炸弹 发表于 2015-9-20 12:41

正在学习,绕组导线这块我不太想得通啊

yuanyehit 发表于 2016-3-9 17:17

敦敦 发表于 2015-2-5 15:51
由于本人比较愚蠢,公式没打上,又加一张图片,pardon me~{:soso_e121:}

和我用的输入法皮肤一样{:1_561:}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6 19:19

xiangzi84 发表于 2015-2-9 13:20
1.既然楼主说了并联支路数a一般针对双层绕组,那么后面的假设是有问题的。
   每槽导体数为Ns,双层绕 ...

单层绕组并联支路数为什么最大为p?


假设在相同情况下每相的极相组个数都一样, 这个和双层绕组有什么区别?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6 23:37

提醒LZ一下,该贴内容按照从属关系不属于《ANSYS技术交流区》,理应归属于到《常规电机及其设计》或《电机技术综合讨论区》,所以建议类似内容帖子,楼主可以转身到对应分区发帖。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00:00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6 19:19
单层绕组并联支路数为什么最大为p?




我来试着从工艺连线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理论上可能不太好理解(当然便于记忆)。
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电机定子绕组,三相4极12槽,若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三相对称每相占4槽,所以仅以A相绕组为例,线圈需按照如图所示嵌入槽内。
——————————————————
1)对于单层绕组(左图)
一进一出从属于同一个线圈,共两个线圈,每个线圈两个出头(1进1出),两个线圈可以连成串联形式或并联形式。
当连成并联时,最多两组线圈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两路并,p=2);
当连成串联时,并联支路数为1(1路串)。
最大并联支路数为p=2。

2)对于双层绕组(右图)
1号槽上层边与4号槽下层边为同一线圈,4号槽上层边与7号槽下层边为同一线圈额·····共4个线圈,共8个出头。
当4个线圈全部并联时,并联支路数为4(2p=4);
当4个线圈分成两组,先串联,再并联,此时并联支路数为2;
当4个线圈全部串联时,并联支路数为1。
最大并联支路数为2p=4。

ps.以上,最大并联支路数理论的来源了,希望能够帮到您,字难看图难看,勿喷···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1:33

本帖最后由 maxmotor 于 2016-3-27 11:35 编辑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00:00
我来试着从工艺连线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理论上可能不太好理解(当然便于记忆)。
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 ...

谢谢,你的回复很认真,举这个例子是正确的。


1、书上写的是,单层绕组q是偶数时,并联支路数最多为2p。q是奇数时,并联支路数最多为p。
2、按照你的思路,我增加了q=2、3、4 三种情况


我的理解:
1、因为单层绕组,每个槽只能放一个线圈。不像双层绕组每个线圈可以独立连接。
2、如果单层绕组q=奇数,如果每个相带q根导体单独成为一条支路,那么线圈另一半的导体也成为一条支路。这是不可能的
3、如果单层绕组q=偶数,那么每个相带q/2个线圈(q根导体可以串联)成为一个支路。——即可以形成2p条支路
ps论草稿画风,我不是针对谁的~~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1:37

不好意思了,新手,不知道怎么编辑图片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13:51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1:33
谢谢,你的回复很认真,举这个例子是正确的。




首先感谢您的补充,使得答案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方便他人看帖,我先帮您重新上传一下图片。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14:29

本帖最后由 阿Q精神 于 2016-3-27 14:32 编辑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1:37
不好意思了,新手,不知道怎么编辑图片

谢谢您的回复,我确实忽略了q为奇数或者偶数的两种不同情况,而您说的“书上说”,请原谅我没有查阅教材,能劳烦告知一下具体教材名字吗?期待ing•••
首先也请原谅我的不认真,没有查阅参考文献,下面就我的个人理解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仅探讨单层绕组的情况,按照您图片的思路来布置绕组,我说说我的理解。

1)当q=2时,总共4个线圈,配对为(1-7)、(2-8)、(13-19)、(14-20),此时,这四个线圈可以连成4路并联,也即,最大并联支路数为2p=4;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q=3的情况,还是按照q=2的配对,此时总共6个线圈,配对为(1-10)(2-11)(3-12)(19-28)(20-29)(21-30),还是按照上边的思路,此时,6个线圈可以连成6路并联,也即,最大并联支路数为6》4(2p=4);
当然,您分析的无法连成4路并联我认为是对的。

推论至此,已经发生了矛盾,最大并联支路数怎么能大于极数2p=4呢?

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其实之前我的答案里忘记说一句话,我举例q=1,并不是真实的q=1的情况,这里的1代表的(1、2、3••••),无论是单层双层是否短距都成立的。我们经常说“并联支路数”的概念是什么?
那需要先聊聊“线圈组”或“极相组”的概念了。
拿q=2的情况来说的话,(1-7)(2-8)确实是两个线圈,但是这两个线圈构成了一个线圈组(极相组),共两个抽头,也就是这两个线圈是串联的,一个线圈组才能构成定义的一个支路。
至此,我也特别好奇,这两个线圈,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然后连成您图示的“4路并联”,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说这两个线圈必须串联,所以,麻烦您分享一下您所提及的书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暂时来说,我认为,并联支路数定义为“并联极相组数”,而非“并联线圈数”,所以按照您的q=2的连接方式,实际中可实现,但已经不在传统的“并联支路数”定义范畴之内,除非,有其他理论学者发表论文或教材,提出了另一套理论,那么,我们就是在两套不同的理论下探讨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定义了,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Ps.由于本人比较偷懒,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学习理解汤蕴璆老师相关理论教材),欢迎大家探讨,共同进步提高。。。

waliy 发表于 2016-3-27 14:47

单层绕组也可做成多支路并联,原理正确的前提下,线径与匝数的调整就能达到相同性能,对于这种绕组来说,简单的分支路是很相对很简单的。多多学习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5:19

本帖最后由 maxmotor 于 2016-3-27 15:20 编辑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14:29
谢谢您的回复,我确实忽略了q为奇数或者偶数的两种不同情况,而您说的“书上说”,请原谅我没有查阅教 ...

谢谢您的回复。我说的那本书是陈世坤《电机设计》第二版237页,关于汤蕴璆的《电机学》我也在看。


1、我重申下汤蕴璆书上关于极相组的定义吧,(138)
极相组:同一个相带中的线圈串联起来的线圈组,称为极相组。

我的理解:
极相组就是线圈组吗?不,我觉得是线圈组的一半,因为还会分A(1 2 3)极相组 X(10 11 12)极相组。而线圈组是(1-10)(2-11)(3-12)这三个线圈组。后面关于并联支路数都是以极相组为基本单位,串联或并联。

2、为啥要以极相组为基本单位呢?因为极相组合成电动势最大,你说的6个线圈并联当然可以,但是电动势就不是最大的了。这里不矛盾。

3、1、2槽导体必须要串联,就是因为他们在一个极相组               

4、单层绕组q=偶数,并联支路数为2p时。我觉得这个就突破上面“以极相组为基本单位”的原则。至于此时电动势是否仍满足最大的要求,这个就有待讨论......


ps说的有点乱,具体原理还是以书上为准 。

敦敦 发表于 2016-3-27 16:02

小雨点儿 发表于 2015-8-30 10:56
请教一下:每槽导体数和每线圈匝数的关系?
是不是???{:soso_e132:}
单层时:两者相等


你可以这样想
假如双层槽,这样你放上层一个线圈,下层一个线圈,所以就是每槽两个线圈,每线圈有3匝的话,那么每槽就是2*3=6匝,即每槽有6根导体;
单层槽的话:每线圈匝数=每槽导体数
所以你分析的对~~~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16:32

本帖最后由 阿Q精神 于 2016-3-27 16:35 编辑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5:19
谢谢您的回复。我说的那本书是陈世坤《电机设计》第二版237页,关于汤蕴璆的《电机学》我也在看。


...


我手头刚好有这两本书,就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下,还是收获颇丰的。
图片为陈世坤电机设计P237,确实明确提出的如下观点(当年我还做了笔记,嘿嘿):
1)        单层绕组q为偶数时,最大并联支路数为2p;
2)        单层绕组q为奇数时,最大并联支路数为p。

我同意您的很多观点,之前我们的理解可能有些许差池,但是现在貌似是找到了共同点,我以上例中q=2情况分析试着屡顺一下,看看能否达成一致性结论:

1)1槽和2槽内导体必须串联,构成极相组A;7槽和8槽内导体必须串联,构成极相组X。

2)实际线圈中,1号槽和7号槽内导体从属于同一线圈,2号槽与8号槽从属于同一线圈;物理上无法分割。

3)基于以上两点可以推出,槽1-7-2-8内导体,必须连按顺序接为串联顺序,构成一个“电阻”,暂且定义为“电阻1”;
4)同理,13-19-14-20,必须串联构成一个“电阻2”;

5)“电阻1”和“电阻2”,连成串联时,并联支路数为1;连成并联时,并联支路数为2(p=2);

至此,如果您也同意以上观点和推论,也就没有“q=偶数时,最大并联支路数为2p”的说法了,进而可以推出,陈老教材中那句明确的说法,可能是另一套理论或者是其他未知原因了。

Ps.说说个人的理解,
1)为满足合成电动势最大,极相组确实可以分为极相组A和极相组X,但是,A和X是物理上无法分割,是无法实现并联的,而必须在一起串联;
2)极相组A和极相组X,两者串联构成同一个“合成极相组”,也就是之前定义的“电阻”,若干个这样的合成极相组(“电阻”),串联或者并联构成A相绕组;
3)单A相来说, “合成极相组”的数量,也就是最大并联之路数。
4)貌似,陈世坤的理论,与汤老电机学的理论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实际中,汤老的貌似更具有普遍性。不然,q=2是最大并联支路数就是4,q=3时最大并联支路数应该是6,与合成电势最大化的极相组定义相违背。

maxmotor 发表于 2016-3-27 17:35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16:32
我手头刚好有这两本书,就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下,还是收获颇丰的。
图片为陈世坤电机设计P237,确实明 ...

我同意您所说的,这两本书上讲的的确有出入。


暂时存疑吧,过段时间去电机厂看看他们怎么到底绕组的{:1_561:}

挡不住的欢欢 发表于 2016-12-10 21:30

xjhjq 发表于 2015-4-9 10:08
双层绕组的理论,大家可以看一下电机学,这个里面介绍的很清楚的!目前的问题是:大家在讨论并联支路的时候 ...

怎么避免产生环流?

魅力书生 发表于 2016-12-31 13:50

阿Q精神 发表于 2016-3-27 00:00
我来试着从工艺连线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理论上可能不太好理解(当然便于记忆)。
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 ...

很详细的回复,谢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并联支路数 、每项绕组串联匝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