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476
- 回帖
- 0
- 西莫币
-
- 贡献
-
- 威望
-
- 存款
-
- 阅读权限
- 200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发表于 2011-6-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从极相组看,本绕组是由4个极相组串联组成,每个极相组又是由一个短距集中线圈组成,因此该线圈确实存在一定的短距系数,但分布系数为1,因此该线圈的基波电动势应该是=两倍单边电动势*短距系数.整个绕组的基波电动势等于单个线圈电势的4倍(即8倍单边电动势*短距系数).
如果我们不这样算,而是把它看成普通的单层叠绕组来计算,那么该线圈可以由两个极相组串联组成,每个极相组又是由两个整距(1_7;2_8;...)分布(q=2)线圈组成,则该线圈存在一定的分布系数,但短距系数为1,且该分布系数与前述短距系数相等,这样计算的整个绕组的基波电动势应为8倍单边电动势*分布系数,由于分布系数与前述短距系数相等,所以这样计算与前述计算结果相同.
由此可见,这种短距单层绕组与普通的单层叠绕组在电磁效果上是一样的,可以看作"没有短距效果"的整距分布绕组!
2 从绕组理论上说,一个绕组由许多槽内导体串并联组成,其产生的感应电势与各槽导体串联的先后次序无关,在你给出的绕组中,实际上是把1;2;7;8;13;14;19;20等八个槽内导体串联而成的,你可以先2和7串;再串13;再串8;.... 当然也可以先1和7串;再串2;再串8;....前者就是像你画的那样短距集中绕组,而后者就是普通的整距分布绕组,这两种接法在电磁效果上是一样的,因此你这种绕组完全可以用"没有短距效果"的整距分布叠绕组来计算感应电势和磁势!
3 你还可以从槽电势星形图上来计算(作图法叠加)绕组的电势,你看看用你这种接法算得的绕组电势和普通的单层叠绕组算得的电势是否相同,这个你自己画吧,我不会传图.
综上所述,单层绕组,无论你采用什么线圈形式,都可以用"没有短距效果"的整距分布绕组来计算感应电势和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