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4
- 回帖
- 0
- 西莫币
-
- 贡献
-
- 威望
-
- 存款
-
- 阅读权限
- 0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研制及降噪设计分析
摘 要:论述了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研制方案,着重介绍了电站的降噪控制方案、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设计、专用逆变器设计、可靠性设计,以及测试结果。
关 键 词: 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方案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军用6kW内燃机电站配装的发动机为单缸或双缸风冷发动机,整体结构为框架式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现代军用装备的发展,其性能及结构特征已越来越不适应装车要求;此次研制的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则吸收了前者的优点,在定型电站的基础上增强了车载适应能力;设计了防音箱,降低了电站噪声;电站采用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加专用逆变器的设计方案,有效地减轻了整机的重量与体积。现代军用装备的发展方向是集成化、小型化、环保型,因此该电站模式是今后军用电站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电站的总体设计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
图1 6kW普通电站
2研制方案
2.1电站原理
打开启动开关后,发动机启动带动发电机工作,由逆变器将发电机输出的中频电压转换成工频电压,经过小型断路器向外供电。同时采取降噪措施降低电站噪声。
电站方案框图:
2.2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和达到的功能功效
2.2.1 总体结构
电站由发动机、发电机、逆变系统、降噪系统、油箱、机架等组成。
电站外形尺寸(mm): 1000×800×900
电站净重(kg):≤260
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
2.2.2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设计
2.2.2.1 JML10000CL无刷中频同步永磁发电机。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具有使用可靠、性能稳定、电磁兼容性好、维护保养方便等特点。技术参数见表1:
表 1
型 号
项 目
JML10000CL
额定功率 10kW
额定电压 400V
额定转速 3000r/min
绝缘等级 H级
重 量 26kg
2.2.2.2发电机设计方案
发电机的设计是电站小型化与降噪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常用的无刷发电机有电励磁发电机和永磁发电机,永磁发电机就是利用永磁材料直接提供发电机励磁磁场的发电机,该型的发电机,结构简单,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运行可靠,特别适合电站小型化的设计。本次设计,我们选用三相无刷中频永磁发电机,转子为外转子型式。为了适应恶劣环境的需要,我们将钕铁硼永磁材料更改为稀土钴永磁材料(可长时间工作在300℃),永磁体设计成瓦片型,粘贴固定在转子外壳的内表面上。定子部分包括定子铁心和线圈绕组两部分。其中,定子铁芯由冷轧硅钢冲片叠加而成。发电线圈按三相星形接法绕在定子铁芯上,分为8包,输出交流电能500Hz,400V,另设工作电源线圈8包,为逆变器输出12V工作电源。
定子结构
转子结构
2.2.3专用逆变器设计
(1)逆变器热设计
为了适应电站恶劣的工作环境,我们对逆变器进行热设计,为大功率器件设计了足够面积的散热器,以防止温升过高,在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涂有导热硅脂,以降低热阻;对发热量大的元件的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给予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元器件温升和机内温升;对于所有功率1W以上的元件,电路板上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和通道,并避免晶振、集成电路、晶体管、电解电容等元件与之靠近而受到热冲击。
(2)逆变器可靠性设计
a)逆变控制电路采用全数字化方式,由专用DSP芯片实现基准正弦波发生、频率设定、电压调节、直流平衡、软启动、正弦脉宽调制、驱动脉冲形成、故障保护等全部功能,其输出控制信号可直接驱动IPM模块,因而硬件电路达到最简化,性能稳定可靠,失效率极低,无参数漂移问题;控制软件借鉴成熟的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并固化于DSP芯片内部的FLASH存储器,性能稳定可靠。
b)逆变器功率电路采用富士第四代工业级IPM(智能功率模块),使逆变主回路达到智能化和最简化;IPM采用第四代IGBT功率器件,内部集成了智能化的驱动、控制与保护电路,驱动参数达到最优化,抗干扰能力强,并具备防直通功能; IGBT功率芯片内部集成有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实现可靠的过热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保护时采取软关断技术,可有效防止产生尖峰电压冲击。IPM电压、电流级别选用时采取大幅度降额,额定工作状态下电压应力系数仅为0.5左右,电流应力系数仅为0.28左右,保证充足的过载能力和抗误用能力。
c)输出滤波电抗采用硅铝铁芯自制电抗,效率高,损耗低,滤波电容采用自愈性能优良的金属化聚丙烯电容器,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设计滤波参数,保证良好的输出电压质量和系统高效率,高可靠性。
d)逆变器外围电路也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保证电路性能优良、完善,电路结构简洁、可靠。
e)充分的降额设计和冗余设计,保证逆变系统的可靠性。
2.2.4降噪控制方案
(1) 噪声计算基本方法
a.单点声源产生的声功率级
式中:Lp 为单点声源在距离r(单位为m)处产生的声压级;S 为半径r 的测量球面面积;C 为温度和气压修正值。
计算时一般忽略C 值,化简可得单点声源在距离r 处产生的声压级。
b.测点总的声压级计算
测点总的声压级
式中:Li 为第i 个声源在测点处产生的声压级;N为声源数量。
根据公式(2)、(3)就可以简单计算出多个噪声源在某一测点叠加产生的声压级。
(2)电站噪声源
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的噪声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机、轴流风机1、轴流风机2和逆变器。表2 列出有关声源的声功率级。
表2 声源的声功率级(A 计权)
设备名称 LW / dB
发动机 97
发电机 85
轴流风机1 81
轴流风机2 81
逆变器 82
(3)电站噪声控制原则
a.噪声控制从声波特性上看,在声源处抑制噪声,这是最根本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包括降低激发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以及改变制造工艺过程等。
b.在声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包括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抗失配等措施,主要对声波的传播途径上进行一些阻断、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或减弱声波的传播的强度。
(4)电站降噪设计
a.防音箱设计
采用骨架覆铝合金板材的结构,进行隔音以减轻机组重量,内粘吸音效果良好的阻燃材料,进行吸音隔热。两侧面设计为可打开的门式结构,以便于发动机的调整、检查、维护以及加注机油和燃油。顶部设计安装吊装环,便于机组吊装。隔声罩的进排风设计原则如下:
1)适当加大进风口截面积,降低空气流速。
2)进排风口布置在远离噪声源的位置。
b.发动机的降噪设计
发动机是电站的主要噪声源,首先通过对比,优选低噪声发动机。
进气降噪设计,采用长进气导管将发动机进气与空滤器进行连接,可有效地减弱和降低进气噪声对外的传播,空滤器过滤层采用湿式油滤式结构,可部分吸收和阻断进气噪音。
c.二次消声器设计
二次消声器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关键,在发动机原消声器的基础上增加二次降噪消声器,进行二次排气降噪,以实现静音指标要求。二次消声器结构设计成三腔降噪,第一腔对排气进行变频处理和扩张,进行第一次消声。第二腔设计吸收变频后不同频段的噪声、降低排气压力和温度,进行第二次消声。第三腔利用穿孔阻尼作用,进一步降低排气噪声。另外二级消声器设计有较大散热面积,并安装在排风道内,对壳体表面进行风冷散热,以减少排气红外辐射。
d.发电机的降噪设计
发电机噪声主要是电磁噪声和风扇噪声,降噪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采用0.2mm硅钢片,减小电磁振动强度,降低了电磁噪声;同时采取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当漆膜固化以后定子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降低电磁噪声。发电机散热风扇的噪声主要有共振噪声、涡流噪声、旋转噪声,其中共振噪声和旋转噪声影响较小,因此重点问题就是解决涡流噪声。主要方法是在风扇设计时采用流线型结构设计,提高表面的光滑度,增大出风口截面积等措施,优化风叶倾斜角度以及风叶数量,减少空气在冷却过程中的涡流强度,达到降低风扇噪声的目的。
e.通风设计
电站通风冷却方式为轴向通风冷却,冷风由电站前后外罩底部进入,电机端气流流经逆变器散热片,进入发电机后由端盖排出,热风进入降噪腔,发动机端气流进入发动机冷却风道由动机后侧排出,热风经倒流板后进入降噪腔。两股热气流,经降噪处理后由电站的降噪腔前后两端排出电站进入大气环境。隔板将空滤器侧和消声器侧隔开,保证冷气进入发动机。挡板降低了对检测门的热辐射和热风干扰。
3. 技术指标
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主要技术指标
性 能 指 标 技术指标要求 实 测 指 标
额定功率 6kW 6kW
额定功率因数 0.9(滞后)和1.0 0.9(滞后)和1.0
电压稳态调整率 % ±3.0 +0.7
电压瞬态调整率 % ±10 -6~+7
电压稳定时间 S ≤3.0 1.0
电压波动率 % ≤0.5不大于1/4额定负载时允许为1.0 0.5不大于1/4额定负载时为0.5
频率稳态调整率 % ±3.0 0
频率瞬态调整率 % ±7.0 0
频率稳定时间 S ≤5.0 0
频率波动率 % ≤0.5,不大于1/4额定负载时允许为1.0 0,不大于1/4额定负载时为0
噪音(1米处) dB(A) ≤80 79.1
电站外形尺寸(长×宽×高)(mm) 1000×800×900 1000×800×900
重量 Kg ≤260 246
4. 测试结果
a.逆变器输出波形如下图:
b.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如下图:
c. 1m处噪声测量
降噪控制前
状态 空载(dB) 满载(dB)
次数 1 2 3 平均值(dB) 1 2 3 平均值(dB)
发动机端 97 96.8 97.2 97 96.8 96.7 96.6 96.7
发电机端 96.7 96.6 96.5 96.5 96.5 96.3 96. 4 96.4
电站左边 96.9 96.8 96.7 96.8 97 96.5 96.6 96.7
电站右边 96.9 96.9 96.9 96.9 96.6 96.7 96.8 96.7
降噪控制后
状态 空载(dB) 满载(dB)
次数 1 2 3 平均值(dB) 1 2 3 平均值(dB)
发动机端 79.1 79.1 79.1 79.1 79.0 79.0 79.0 79.0
发电机端 79.5 79.6 79.7 79.6 79.5 79.3 79. 4 79.4
电站左边 78.9 78.8 78.7 78.8 79.0 78.5 78.6 78.7
电站右边 78.9 78.9 78.9 78.9 78.6 78.7 78.8 78.7
5结束语
经过实验证明6kW风冷静音型永磁逆变电站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上述降噪控制方案的分析方法及降噪设计基本合理,能够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电站的成功研制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参加研制的人员有张文昌、于功山、张瑞英、陈爱伟等。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文中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敬请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刘凤君编著. 正弦波逆变器.科学出版社。2002
2. 李永富. 高频开关有源逆变技术.北京:直流电源,2004.39-44
3.邱关源主编.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凤翔编著.交流电机的非正弦供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5.马伟明等著.独立电力系统及其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科学出版社,2007。
6.唐任远等著.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马大酋.噪音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GB 6882—2008,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 声功率级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S].
9.Working Group 14. CIGRE-Technical Brochure No. 202: HVDCStations Audible Noise [K]. 2002.
10.刘惠玲. 环境噪声控制[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11. 李耀中. 噪音控制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2.HJ/T 90—200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S]. 
6kW wind calm Yin Xing Magnet Development and Noise Reduction Inverse design of substation
Abstract: Discusses the 6kW wind calm Yin Xing Magnet inverse subst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focuses on the power plant noise control programs, high power density permanent magnet motor design, the inverter used for design, reliability, design, and test results.
Key words: 6kW permanent magnet against the wind calm Yinxing substation, program, design, analys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