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压系数计算
叠压系数是怎么计算的?它的意义是什么,现在一般能达到多少?0.97?谢谢大家。 为了削弱铁耗,导磁材料没有选用大块的硅钢,而是做成片状的硅钢片叠压起来。硅钢片之间总有一定的气隙,叠压系数就是表征硅钢片总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的物理量。 为了削弱铁耗,导磁材料没有选用大块的硅钢,而是做成片状的硅钢片叠压起来。硅钢片之间总有一定的气隙,叠压系数就是表征硅钢片总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的物理量。
forlink 发表于 2009-11-1 09:46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那假设100片0.5mm的片子,理论高度是50mm,迭压后实际高度是51mm?则迭压系数为50/51?
或是迭压为49mm?可能吗
那假设100片0.5mm的片子,理论高度是50mm,迭压后实际高度是51mm?则迭压系数为50/51?
或是迭压为49mm?可能吗
marco-jin 发表于 2009-11-1 11:25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叠压系数一般在0.92-0.96之间 叠压系数一般在0.92-0.96之间
forlink 发表于 2009-11-1 11:31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叠压系数是不是迭压后的实际尺寸除以这些冲片的迭压理想尺寸?
如100片0.5mm,理想尺寸为50mm,实际迭压后是比50大吧?
叠压系数是不是迭压后的实际尺寸除以这些冲片的迭压理想尺寸?
如100片0.5mm,理想尺寸为50mm,实际迭压后是比50大吧?
marco-jin 发表于 2009-11-1 13:14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是的,因为会有间隙存在 现在普遍能做到0.95-0.97 都有可能,压力过小,硅钢片之间的间隙过大;压力过大,就有可能把硅钢片压的变形,比如0.5mm的硅钢片可能压完后变成0.49mm,所以就出现了你说的情况 叠压系数是名义铁心长度与实际净铁长之比,例如铁心长500,实际净铁长可能只有480,则叠压系数为480/500=0.96。过去热轧硅钢片,因需自行涂漆,叠压系数在0.92-0.93。目前冷轧硅钢片绝缘涂层较薄且平整,厂家推荐叠压系数0.96。工厂计算常用0.97。统计数据表明,叠压系数可达到0.98左右。 叠压系数是名义铁心长度与实际净铁长之比,例如铁心长500,实际净铁长可能只有480,则叠压系数为480/500=0.96。过去热轧硅钢片,因需自行涂漆,叠压系数在0.92-0.93。目前冷轧硅钢片绝缘涂层较薄且平整,厂家推荐叠压 ...
wangjs 发表于 2009-11-2 14:18 https://bbs.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还是说明,100片0.5mm的片子,名义尺寸是50mm,迭压后可能就是51mm了,所以迭压系数为50/51. 本帖最后由 sdc660627333 于 2009-11-2 21:58 编辑
1# marco-jin
叠压系数就是长度为100,0.5厚的片子应该是200片,实际因为毛刺而是190片,那么叠压系数为0.95,一般热轧片低些,冷轧片高些,毛刺大低些,毛刺少(小)高些, 12# sdc660627333
更正! 叠压系数就是长度为100,0.5厚的片子应该是200片,实际是190片,那么叠压系数为0.95,一般热轧片低些,冷轧片高些,毛刺大低些,毛刺少(小)高些, 楼上根我前面说明的是一样,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
就是同样的片数在迭压后的实际尺寸要比名义尺寸大。 我厂计算叠压系数一般为0.95,高效电机按0.97计算。 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叠压系数工厂一般取0.95~0.97! 最高应该有0.98,一般取0.95。 取0.98的很多。
也要根据经验。 讲的真明白 叠压系数的前提是冲片要保持一定的片间压力的情况下的取值,好的冷轧片能取到0.97,一般在0.95-0.96之间。 有硅钢的样本上取到0.985的
不过,我认为取到0.97就可以了,想做到更高,一方面要求钢厂的表面质量控制得好,另一方面要求电机厂冲片时的毛刺小,这对模具和工艺都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