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26 07:54

时代与进步

时代进步很快,不少电机还停留在六、七十的设计思路,我们来讨论和检讨哪些电机类型?哪种设计思路还停滞不前?其根源是什么?
我开个头,做个引子。其观点是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无法推动技术革新的车轮,三相电机还是居中型设计。

fullingmotor 发表于 2025-10-27 10:21

三相电机是基础,能做完没的也不容易。
接受新事物吧。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27 18:14

八几年,在电机厂实习,当时就有了机崁设备,国企厂为了员工不下岗,一直使用手崁。由于本地资源萎缩,加上货款难收,最终停产。
高速冲,数控机床,加热设备,整形机,槽纸机,焊机等新设备出现,一些电机借助新技术,发展很快。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0-28 14:08

啥叫“居中型”设计
“居中型”设计如何体现了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的落后?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28 16:53

本帖最后由 机械工艺 于 2025-10-28 16:55 编辑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0-28 14:08
啥叫“居中型”设计
“居中型”设计如何体现了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的落后? ...

电磁居中设计是合理的,但结构上实现非常困难,设计基准就成了多元化,加上手崁工艺的沉淀过深,定子绕组的高度变成虚高。
空调电机在这方面发展较快,加上机崁、机整等先进设备的投入,绕组的紧密度控制很好,形成了标准化,等于简化了电机半边的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电机材料成本。但压缩的空间还是存在,毕竟设备跟不上工艺的节奏,至少晚十多年。

盛茂 发表于 2025-10-29 10:18

请问:居中设计,意思是电磁居中调和阴阳,让结构这对夫妻和谐吗?还是有其他深意。先不谈居中,电磁合理了→结构上实现困难,这本身似乎不好自洽。还请指教。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30 07:47

本帖最后由 机械工艺 于 2025-10-30 07:50 编辑

单冲片的定转子,铁芯的厚度和平行度以及垂直度能做到多少精度。估计很多企业都放弃了,要么靠数量和称重来解决。
高速冲好很多,但模具的精度来保证,却受制于模具工的素质,只有大型企业才真正在控制产品的精度。
绕组的居中,在手崁方面靠人来控制。机崁上受制于设备,只有极少往这方面发展,自行设计设备。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0-30 10:19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28 16:53
电磁居中设计是合理的,但结构上实现非常困难,设计基准就成了多元化,加上手崁工艺的沉淀过深,定子绕组 ...

麻烦正面回答一下我的问题:
啥叫“居中型”设计?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0-31 07:45

本帖最后由 机械工艺 于 2025-10-31 07:48 编辑

居中是字面意思,没有必要去解释。这个栏目是探讨设计跟不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受制于某些方面的落后。
这方面的话题很多,希望大家多用实列来畅述。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0-31 13:36

概念都不肯解释,如何进行深入探讨?

难道,这个是你自己造出来的词?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1-1 07:44

名词可以创造。广东这边叫飞线,江苏那边叫逃荡线。我们的压强表叫压力表,导致压强和压力,很多人分不清。
留洋回来就把流水线叫一字线,难道他们会解释“一”是怎么回事吗?不要钻在字眼里。误导大家讨论的主题。

盛茂 发表于 2025-11-2 18:53

1 单冲片的定转子,铁芯的厚度和平行度以及垂直度能做到多少精度。估计很多企业都放弃了,要么靠数量和称重来解决。
我所了解的,图纸都有标注,0.1---0.8的都有,而且企业也有品质来检验。
您说靠数量和称重解决铁芯的厚度,确实不少很了解,您可否详细说说。
2 高速冲好很多,但模具的精度来保证,却受制于模具工的素质,只有大型企业才真正在控制产品的精度。
我所了解的一般冲压厂都有模具维修人员,产品波动大了,肯定修模具的。
3 绕组的居中,在手崁方面靠人来控制。机崁上受制于设备,只有极少往这方面发展,自行设计设备。
如果是散线,槽满率又高,那么也就无所谓绕组是否居中了吧,毕竟嵌线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嵌进去,也就算居中了。
如果是散线,槽满率不高,那么绕组不居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反过来问下设计人员的意图?
如果啥也不管,那么绕组居中只能靠整形设备来解决了,绕组毕竟是有一定柔性的。
如果是硬绕组,无论什么形式的,肯定居中了。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1-3 08:49

连字眼都不敢解释,这是心里有多没底啊?


就这,可想而知有多少水平,凭啥 来奢谈神马主题?

xuranshi 发表于 2025-11-3 08:58

本帖最后由 xuranshi 于 2025-11-3 09:00 编辑

这在国内,我个人觉得都不是事情。
1、例如家电类、汽车类电机,由于量大,自动化程度很高。一个家电洗衣机使用的IPMSM电机,几十元的成本,500W,18000rpm,一条线,六七百万,就4-6个人,一天20小时生产时间,产能都在5000台/天左右。
2、工业大功率电机,有些产量集中的企业,其实无论是嵌线,还是,定转子组装,都已经自动化程度很高了,一条线投资小几个亿,6-8个人,,一天干100-300台/天(看需求,电机大小)。
电机的设计、工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艺手段的进步,都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电机从业者,设计一个成本性能有竞争力,好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人工参与人性化),才是一个好产品。
要求工程师,精通电机设计外,还要了解各种材料,精通各种加工方式和设备、各种塑料注塑、金属压铸、自动化原理、生产工艺===,同时不断与时俱进。

张老五 发表于 2025-11-3 13:32

盛茂 发表于 2025-11-2 18:53
1 单冲片的定转子,铁芯的厚度和平行度以及垂直度能做到多少精度。估计很多企业都放弃了,要么靠数量和称重 ...

这些本来也不是啥太难的事,有点规模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上些设备,提升点水平



除非。。。。。。。只见过小作坊,才会有这么多感慨

盛茂 发表于 2025-11-3 15:32

楼主说:探讨设计跟不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受制于某些方面的落后。
一直以来的感受是:设计上尚可,制造有困难,似乎是制造拖了设计的后腿。楼主这个说法正好反过来,我仔细思考一下。
我们先把居中理解为合理,或者说是电机设计中的 “中庸之道”;
根据客户的应用工况,自己公司的产品平台,装备平台,用小代价撬动大批量,实现高性价比,QCD的综合落地,这是我理解的“居中”;
制造或可理解为装备平台(当然分内部,外部,装配,半成品等);如果是从零到一,那么设计方案是装备设计的输入,似乎电机设计思路对装备的促进作用似乎更大。
当然,如果电机原材料的进步,反过来促进电机设计,我们都能理解。

以及受制于某些方面的落后。
楼主这个表达,窃以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隔阂,确切地说,工艺与设计,品质与设计,生产与设计 之间的 隔阂。
比如说,一个匝间问题,设计定了10%波形差,生产中出现了11%,品质认为不可放行,而设计认为可以放心。
此时,听谁的呢。
诸如此类吧   隔阂是各自立场产生的,是认知产生的。这个落后也是认知的落后,是公司运营的落后。
而人与人就是不同。。。。。。。。。。。。。。。。。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5-11-3 18:09

匝间问题关系到空气的湿度,有些检测设备有这项功能。
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这类问题,重新设定。毕竟批次物料和设备的精度毕竟有差异。
目前,综合检测台没法计量标定。有哪些检测设备没有计量标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