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727 发表于 2025-3-7 15:31

关于永磁体退磁仿真,有以下几点疑问,望大神解答

本帖最后由 lee727 于 2025-3-7 16:01 编辑

翻看了资料,针对永磁体退磁有以下几种办法:
1.电流分段式,第一段加载0A,第二段加载大电流,第三段加载0电流,问题:第三段仿真用的是退磁后的数据仿真的吗?这个时候的反电势是否可以与第一段做对比,然后确定是否退磁(疑问:加载两段电流均为内禀曲线下,那与空载时的退磁曲线不一致,所以这个方法可用吗)

2.建立三个模型,第一空载模型,第二退磁模型,第三模型需要复制第一模型,同时link第二模型数据,感觉这个比较符合实际,但是link以后数据都是0.(为什么数据都是0呢,有没有具体link步骤的操作呢,如果有能分享下最好了,我目前就是按照网站上的操作步骤做的,而且所有退磁相关的讨论贴我都看过了,按照步骤做结果还是不对)

3.做退磁模型,然后直接分析数据,包括H值,B值,面积/体积占比,云图,demag-coef,回复线等。但具体如何判断退磁呢。

以上方法都是论坛里提出的办法,但是哪个比较合适,退磁面积占比在多少以内可接受?以往听到的都是面积占比小于1%可以接受,那如果同时demag-coef系数或者H值超级低呢?如图。

请大神解惑,或者大家是如何判断的,请分享一下经验,万分感谢,小白一枚,望理解。

小飞侠070707 发表于 2025-3-7 16:50

我一般用第一个方法,个人觉得考虑经济性磁钢的局部退磁是允许的,具体允许的退磁比例要看你的使用场合或者客户的要求,没必要最求所谓的1%还是3%/5%

lee727 发表于 2025-3-10 09:28

小飞侠070707 发表于 2025-3-7 16:50
我一般用第一个方法,个人觉得考虑经济性磁钢的局部退磁是允许的,具体允许的退磁比例要看你的使用场合或者 ...

请问第一个方法仿真出退磁前后反电势与实测一致吗?

另外如果退磁仿真出来面积在1%以内,散热片尺寸变小同时发现电机退磁了,那是不是说明电机散热条件改变导致退磁呢。

lee727 发表于 2025-3-10 13:30

小飞侠070707 发表于 2025-3-7 16:50
我一般用第一个方法,个人觉得考虑经济性磁钢的局部退磁是允许的,具体允许的退磁比例要看你的使用场合或者 ...

上午按照第一个方法试了一下,反电势降低0.3%。但是实际电机退磁比较严重。

蜗牛也很牛 发表于 2025-4-16 08:11

我也是,发现仿真和实际差异较大,比如我用第一种方法很小的电流就开始退磁,前后反电势下降超过5%,但是实际上转子要更大的电流才会发生不可逆退磁。也就是很实际差异很大。

lee727 发表于 2025-4-18 15:35

蜗牛也很牛 发表于 2025-4-16 08:11
我也是,发现仿真和实际差异较大,比如我用第一种方法很小的电流就开始退磁,前后反电势下降超过5%,但是实 ...

我遇到的情况是前后反电势差距很小,在1%以内,但是实际已经退磁了。
请问一下,你的电流是加在退磁仿真模型里吗?具体怎么添加的呢?{:1_557:}

欧阳庆 发表于 2025-4-19 09:57

不懂,还真没怎么碰到退磁的事情。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蜗牛也很牛 发表于 2025-4-21 09:43

lee727 发表于 2025-4-18 15:35
我遇到的情况是前后反电势差距很小,在1%以内,但是实际已经退磁了。
请问一下,你的电流是加在退磁仿真 ...

我是给电流加IF时间函数,其中第一个电周期不加电流,仿真退磁前反电势,第二个周期加纯d轴退磁电流,第三个周期不加电流,仿真退磁后反电势。这里材料给的是高温125度下的非线性BH曲线,同时勾选计算退磁工作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永磁体退磁仿真,有以下几点疑问,望大神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