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shan 发表于 2009-6-7 17:50

瞬态的步长问题

我在做2d和3d瞬态分析时都出现这种情况:计算时间步长不同,得到的结果就差别很大,我就搞不清楚哪个正确了?请问一下,加步长和总时间有什么原则啊?就拿恒定转速的旋转运动为例说一下就好啊,请各位指点一下啊,十分感谢

flyingmind 发表于 2009-6-7 21:14

一般保证一个周期至少20个时间点(然后不断减小步长,当发现结果相差不大时就可以,相差大还要继续减小,我曾做过12hz的分析,步长0.0005时,结果才比较理想)当然步长是越小越好,但计算时间会很长
还有瞬态分析的前提,网格剖分要够细,而且网格是要自己手动剖分的

shenshan 发表于 2009-6-8 10:32

很感谢楼上的朋友啊,THANK YOU!!!!那总时间设置多少啊?就像旋转的,只要保证在总时间内转子能转一周就可以吗?不同速度要不同的总时间吗?我现在的做旋转运动时,总时间为0.03,步长为0.0001时,力矩结果是560,其他都不变时,总时间为0.06,步长为0.0002时,矩结果是480。够小了啊,还差这么大,指教一下如何处理啊?

辟尘 发表于 2009-6-9 07:55

电机中暂态有两个,一个是电磁暂态,一个是机械暂态,电磁暂态的时间很短,机械暂态时间上要长一些,如果电机设定为恒转速时暂态过程应该会很快结束。总时间长短我认为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力矩是一个平均值的话就要取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

flyingmind 发表于 2009-6-9 09:16

很感谢楼上的朋友啊,THANK YOU!!!!那总时间设置多少啊?就像旋转的,只要保证在总时间内转子能转一周就可以吗?不同速度要不同的总时间吗?我现在的做旋转运动时,总时间为0.03,步长为0.0001时,力矩结果是560 ...
shenshan 发表于 2009-6-8 10:32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上面你的对比,步长一定时,总时长对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只要保证在仿真结束时,机械量已经达到稳态(一般电磁量比机械量更容易到达稳态)就行了
还有最关键的是,你的网格剖分要足够精细,不然单纯缩小步长也就意义不大了

wherever 发表于 2009-6-30 15:27

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网格的剖分,够不够密,计算步长的足够短。
1.剖分的越密,就是说软件自己计算的点越多,点越密,就越能反映电机结构中磁密的分布,越能体现电机内部磁场的本质,毕竟电机是磁能转换的工具;
2从本质上说有限元就是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其本质也是迭代算法,选择的步长越短,迭代的次数越多,网格中的每个点的磁密值计算的就越准确,整个电机的磁场反映的也就越真实,计算的结果也就越准确;
3剖分得不密,或者步长取的不短,举个例子就是一个抛物线,我取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是一天直线,我取三点就会得到真实的抛物线,添加了一个点,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4这就是有限元计算本身算法的特点。从数学本身来说,能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只能通过数值的方法求解。

jygan 发表于 2009-6-30 16:19

剖分的关键区域是气隙及其附近区域, 这些地方对计算结果影响大, 要足够细密.
时间步长以每个电周期秒少于100点为宜.
总计算时间以达到机械稳定为原则
非线性截断误差应提高5倍, 设为0.001.线性截断误差相应地设为0.0002.
这样的计算结果是可以保证精度的

otherguy 发表于 2009-7-6 22:14

瞬态网格可从静态导入,而静态计算时,应该先对气隙位置坐加密处理。
v12瞬态的机械瞬态误差基本无效,最好是采用固定的小步长,机器好的建议0.01ms,机器差的加以0.1ms,1ms的步长误差有点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瞬态的步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