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绕组浸漆工艺问题求助
本帖最后由 小喜 于 2024-12-2 18:48 编辑刚接触绝缘漆工艺这一块,在接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不理解。希望各位大大解惑
1.绕组浸漆,如何评定质量情况。用什么依据判定合格还是不合格。
2.浸漆工艺有连续浸漆,真空浸漆,滴漆。选用工艺的依据是什么,应用有啥条件要求么。质量上有什么差别么。
3.水性漆/油性漆/单组分/双组份,对质量上有什么影响,会影响绕组温升么。
4.浸漆后铁芯内的漆包线必须要成柱状么,因为我们产品拉开看有比例会散。这个是什么原因。
5.还有外部线包也有部分产品会松散,摸起来不紧实。就像没有浸漆一样。
求大佬们解惑。 仅供参考: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浸漆的目的,我知道的是绝缘加固定线包所以1.判定合格与不合格,测绝缘2.不同浸漆方法,主要考虑产量 成本,质量上的区别还是绝缘3.对质量上影响还是绝缘45不是很懂 我见过有的水性漆,浸漆后就跟没有浸漆一样,最后浸漆是破坏环境的,比如气味啊,闻了会难受,员工会过敏,所以这是要综合考虑的 产品质量 成本 环保多方面 小菜鸟123 发表于 2024-12-3 09:05
仅供参考: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浸漆的目的,我知道的是绝缘加固定线包所以1.判定合格与不合格,测绝缘 ...
非常 感谢回答 1,浸漆的目的, 除了绝缘,还有就是线包的固定和散热, 所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来验证。 尤其是串激电机的转子浸漆,转子线束浸漆后会不会散,切开后用顶针把单根线顶出来的力值有多大也是检测的手段。 散热就要看温升测试了。
2,浸漆工艺楼上说的很对,要多方面考虑,另外我接触到的,浸漆和滴漆各一半吧。 真空浸漆比较少, 可能是行业的原因
3,对温升, 对线包的固定 影响应该都比较大。所以要搞清楚关注重点是什么。 一般用到的都是双组分或者多组分的聚氨酯类 或者环氧类的
4,5 固化后切开会散, 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绝缘漆的选型不对。 其次就是工艺参数了, 这部分比较难调试,滴漆的话滴嘴的滴速,转子旋转的速度,预热的温度等等都有影响。 外部会散也是同样的原因,外部线包因为毛细作用比较弱,一般来说都会有散的。 说几个参考指标,供参考,不过不一定适合所有电机:
1、挂漆量
2、绝缘指标,比如耐压值,绝缘电阻,泄漏电流。介损角等
3、散热,这个一般看温升
4、固定作用,比较难判断,可以考虑用噪声或振动来评介 个人见解:
1 如何评定滴/浸漆的质量,最直接直观就是切开,看填充率,反过来验证过程参数。当然,端部不能有漆瘤,有效边更不能有。漏电流按设计来,也有测PDIV的,当然,跟这个有关系还太多,不只是漆。
2 选哪一种漆,哪一种工艺,主要看客户的应用,产品的要求,企业的装备平台,三者相结合。优缺点不好评价。
3 漆是否影响温升,确实没有实测过。不好评价。不过漆主要也不是降低温升。同一类漆,比如油性,对温升影响应该很小。
4 会散,挂漆量少了,有可能沥漆时间没控制好,或者本身漆的附着性不够。 盛茂 发表于 2024-12-24 15:51
个人见解:
1 如何评定滴/浸漆的质量,最直接直观就是切开,看填充率,反过来验证过程参数。当然,端部不能 ...
既要填充率高,还要端部没有漆瘤真的难实现(普通异步电机,F级无溶剂漆),立浸还是卧浸都避免不了底部挂漆大有漆瘤,上部挂漆量少,填充率低,所以漆瘤怎么判定哪?对绕组有什么影响? 个人觉得浸漆质量关键在于漆的粘度和漆的质量,真空浸漆的话,粘度40s的肯定比20s的挂漆量高,但如何解决升温过程中漆的流失是个问题!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变低大量流失,有没有粘度不受温度或少受温度影响的绝缘漆?各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