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3-2-22 17:42

工艺工作处理措施的经验分享

第一次,在新公司设计一个六角形的冲子,要求六角扁方11.09±0.01,淬火处理。下达到工模工厂制作,铣工反馈加工不出来。工模主管也不配合处理,看我的反馈。我也不清楚加工设备的精度如何,要他借一个带百分表的磁力座,我来指导他加工。
第一步,把分度头的分度盘选择好,利用定位孔实现精准定位。
第二步,把零件夹上,粗铣六角,单边留1mm余量。调好磁力表座,先加工0.3mm,了解机床的误差和产品尺寸对照。再加工0.3mm,了解丝杠的精度和百分表的对比以及产品尺寸的修正值,最后,综合所有因素,一次加工到位。结果加工尺寸为11.09,从此以后,工模工厂不再提出加工不了的问题,遇到困难则主动联系我协助他们处理。
我在机加车间巡查时,发现有台车床的员工,总是提着操作杆在加工,非常辛苦。在他休息之际,我重新对机床的操作机构进行拆装,发现是扇型齿轮错装一齿,导致操作杆无法正确落入卡位。
由于设备维修工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师傅带出来的,没学过机械知识和对机床的了解。导致设备故障屡屡发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主动出击,容易得罪人。只要你插足进去,出问题就会怪上你,有台车床大拖板摇不动,变成是我搞坏了,结果我对拖板的浮起机构进行拆卸,发现一个滚珠已磨损一半,导致滚动变成滑动,摩擦阻力很大。更换一个钢珠子即可解决问题。加工中心发生掉刀事故,原因是操作工不清楚刀具过大,要采取跳槽孔处理,不然刀具会打架。
由于工艺工作关联宽,没有相关知识和技术支持,很难做出成绩的。罩极绕线机,设备铭牌规定定子厚度为20mm,部门有人改善为40mm,我利用三维软件sw模拟运行,发现能达到60mm,解决了企业的困境(客户需确认好,有生产能力才会下单)。
利用经验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利用数据和软件分析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点。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引起大家的共咛,共同学习和进步。

墨鱼丸 发表于 2023-2-23 08:52

师傅厉害呀 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有

dream-ttt 发表于 2023-2-24 08:25

楼主厉害,理论实践齐头并进!

机械工艺 发表于 2023-2-25 11:37

希望大家都能拿出来工艺工作的各自经验分享,共同学习和进步。
我再把第一个项目的经验分享出来。
我接到公司的项目,是把拉伸盖电机的螺钉取消,改成铆接结构。
准备工作:1,拿到样机,仔细观察其表面的形状和加工痕迹,就有了工装模具的结构。两年前一直有人在搞,失败的原因应该是缺少五金模具的认知,以为设计一个钢圈就可以解决。
2,统计这类产品的不同尺寸,居然达两百多种;于是组织设计师评审,第一次结果归类为四种。选最佳的结构来设计,最后成功后也就成了唯一的一种。
试验工作:1,设计四套工装,予成型工装、终成型工装、拆卸工装和售后维修成型工装。
2,进行多次拆卸后的铆接力试验。拆卸六次后才失效,因此,锁定两次作为工艺返修的控制标准。
生产工作:1,考虑到工装的磨损,重新优化工装,把易损部位分解出来,单独作为易损件处理并淬硬处理;把予成型工装和终成型工装设计成共同体,只是易损件不同。
2,产品图纸标准化。
3,冲压模具按新标准执行。
4,由于时间紧迫,就由工模工厂按原有的气压机仿制。原气压机底座面积窄,以致员工在周转中发生颠覆伤人(断手指)事故,我后来重新设计气压机。
5,对新工艺进行培训工作,培训工管员如何调整膜具、操作人员如何操作以及售后人员的维修工作。
6,编写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员工图轻松,居然把双手按钮开关,用牙签卡住,变成单手操作,由于太轻松以致睡觉产生误动作,把手压伤。
生产评审:1,生产效率提升20%,一条生产线从日产八千台达到一万台以上。
2.生产人员,四人打螺钉(日打两千台),只需两个人操作机台,后优化成一次扣铆到位,只需一名员工。等于节省四人。
3,生产材料成本,当时四组螺钉螺母是0.2元,日常四万台,年节省二十多万元材料费。
作为工程人员,我却投赞成和反对各一票,因为端高材料太差,板厚减薄(扣片毛刺大),端盖同心不达标,导致轴承响,加上维修人员不使用拆卸工具,图方便直接使用一字起子,导致扣片受损严重,日后受到客户投诉。
当然,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当年评上主任工程师,享受副部级待遇,并拿到项目奖金。
如果大家关注大,积极分享经验,后续我将提供一个创新公司(几十万聘请)解决不了瓶颈的项目,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艺工作处理措施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