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fu
发表于 2021-8-30 17:05
本帖最后由 hahafu 于 2021-8-30 17:14 编辑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08-30 14:55
队长。
那KT到底是由以下哪种方法确定:
1.通过公式:kt=T/I=1.732*9.55*U/n 算出? (U是空载仿真得到的)
2.通过参数化找到最优角,然后用最优角下的转矩除以电流
提前谢谢回答。
一个是反电势求出来的,一个是转矩除以电流得到的
表贴差距不大,内置些微差距
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大时差距较大,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小时差距不大。
重在理解,没个标准,灵活使用,除了国家标准哪里有那么多硬性规定
灵活一点学习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8-31 09:16
hahafu 发表于 2021-8-30 17:05
一个是反电势求出来的,一个是转矩除以电流得到的
表贴差距不大,内置些微差距
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大时 ...
队长,谢谢指教。
对于“1.表贴差距不大,内置些微差距;2.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大时差距较大,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小时差距不大”
能帮忙解释下为啥吗?
感谢~
hahafu
发表于 2021-8-31 20:24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8-31 09:16
队长,谢谢指教。
对于“1.表贴差距不大,内置些微差距;2.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大时差距较大,铁损和机 ...
希望这个问题你能自己思考出来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9-1 09:19
hahafu 发表于 2021-8-31 20:24
希望这个问题你能自己思考出来
队长。
坦白我的理论知识现在是边工作边系统补充。 大部分采取的形式是遇到问题先请教,找到思路,再结合实际和书本思考总结。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9-15 10:51
hahafu 发表于 2021-8-31 20:24
希望这个问题你能自己思考出来
队长,问个问题。如果PMSM电动机不考虑弱磁控制,即id=0,电流源激励是不是不用设置内功率因数角。
然后我随便给个电流值去算转矩,转矩/电流就是KT? 对不对?
hahafu
发表于 2021-9-16 16:43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09-15 10:51
队长,问个问题。如果PMSM电动机不考虑弱磁控制,即id=0,电流源激励是不是不用设置内功率因数角。
然后我随便给个电流值去算转矩,转矩/电流就是KT? 对不对?
是的,你说的没错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9-18 09:38
hahafu 发表于 2021-9-16 16:43
是的,你说的没错
谢谢。对于内置式PMSM,控制方法是MTPA呢(不进行弱磁控制),id是不是也有分量,内功率因数角是不是也不为零?
hahafu
发表于 2021-9-18 15:55
本帖最后由 hahafu 于 2021-9-18 15:56 编辑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09-18 09:38
谢谢。对于内置式PMSM,控制方法是MTPA呢(不进行弱磁控制),id是不是也有分量,内功率因数角是不是也不为零?
是的,看来有进步了
这个时候的d轴电流主要是为了出扭矩,不是为了弱磁。
一张绝缘纸
发表于 2021-9-19 04:40
hahafu 发表于 2021-08-19 08:35
先找额定状态下的最优的内功率因数角,让额定状态时工作在最优角度,如果这个角度的转矩不够就加电流,如果超了就减小电流。但这只是电流和转矩的关系,还要看电压和转速,再额定转矩额定转速,这个最优角下的电压也要满足要求,
多看书,多思考!自己实在尽力了,再发问,基础不牢靠,别人回答的是对是错,都判断不了
你好,请问电压也要满足什么要求?怎么验证?
hahafu
发表于 2021-9-22 22:26
一张绝缘纸 发表于 2021-9-19 04:40
你好,请问电压也要满足什么要求?怎么验证?
电压是输入要求啊,客户要求是多少就是多少,你设计的电机电压不能超过客户的电压
电压近似等于负载反电势
Jorny
发表于 2021-10-24 11:04
hahafu 发表于 2021-8-17 21:41
没错。你所谓的点电流源指的是电流有效值一定情况下,参数化内功率因数角然后找到最大的转矩点的内功率因 ...
请问内功率因素角是转矩角吗?
求出内功率因素角怎么应用?用在哪里? 是不是说这个角度要给控制器?或者电机电磁仿真的时候,在图形上转动转子的角度,这样仿真的对一些?
我的理解,电机绕线都是一定的,不管怎么选择转子位置都是一定的呀,为啥这个转矩角这么重要?我一直很困惑怎么用这个角度?它到底有没有实际的应用在电机本体设计里面
Jorny
发表于 2021-10-25 20:19
lizhen2979371 发表于 2021-8-13 08:53
1 这个角度具体多少需要自己判断 不一定要完全相信rm
2 弧度角度想用什么都行
请问 RM里面的电压 是 220V,
为啥 转成 2D以后,Umax= 220*(根号2)/(根号3),怎么理解哈? 由RM部分加线电压有限值得到?
lizhen2979371
发表于 2021-10-26 13:14
Jorny 发表于 2021-10-25 20:19
请问 RM里面的电压 是 220V,
为啥 转成 2D以后,Umax= 220*(根号2)/(根号3),怎么理解哈? 由RM部 ...
220V是有效值 乘以根号2是幅值除以根号3应该是星三角转换
hahafu
发表于 2021-10-30 20:20
Jorny 发表于 2021-10-24 11:04
请问内功率因素角是转矩角吗?
求出内功率因素角怎么应用?用在哪里? 是不是说这个角度要给控制器? ...
你也可以管内功率因数角叫做转矩角,这是定子电流和空载反电势之间的角度
难道你电压和电流之间是没有角度的,你做好电机后,你的电压和电流的角度就定死了,都不用给了
那个1.732UIcosφ,这个cosφ也不需要了?多看看电机学,电机学上都有
阳光巨蟹
发表于 2021-10-31 09:20
先找额定状态下的最优的内功率因数角,让额定状态时工作在最优角度,如果这个角度的转矩不够就加电流,如果超了就减小电流。但这只是电流和转矩的关系,还要看电压和转速,再额定转矩额定转速,
646719004
发表于 2022-9-29 09:23
hahafu 发表于 2021-8-30 17:05
一个是反电势求出来的,一个是转矩除以电流得到的
表贴差距不大,内置些微差距
铁损和机械损占比大时 ...
队长。我现在接触到了铁氧体永磁辅助磁阻电动机,请教个问题哈。
之前你说对于永磁同步电动机: kt=T/I=1.732*9.55*U/n,U是空载线电势有效值。
这个公式求KT对于铁氧体永磁辅助磁阻电动机是不是不适用。我用2D场参数化扫描到最优内功率因数角,然后用T/I求得的KT和上述公式求得的KT相差很大。
铁氧体永磁辅助磁阻电动机模型如图:
hahafu
发表于 2022-9-29 18:50
646719004 发表于 2022-9-29 09:23
队长。我现在接触到了铁氧体永磁辅助磁阻电动机,请教个问题哈。
之前你说对于永磁同步电动机: kt=T/ ...
写这个公式的时候,不是强调过吗,对于内置式电机差距会比较大
内置式的T/I算出的Kt比较大,
646719004
发表于 2022-9-30 09:08
hahafu 发表于 2022-9-29 18:50
写这个公式的时候,不是强调过吗,对于内置式电机差距会比较大
内置式的T/I算出的Kt比较大,
队长,那是以T/I算出来的KT为准吧?公式算出来的偏小很多,然后计算的电流与实际偏差很大
skylent
发表于 2022-9-30 20:35
646719004 发表于 2021-8-12 17:28
我自己有16版本的试了下 RM导入2D是自动生成的是弧度,我现在有的是2020R2,难道是版本问题还是安装问题?
...
maxwell变量单位有两个坑,rpm和deg,不符合常规理解,需要慎之又慎,因为程序后台会自动换算成 rad/s和 rad...
在设置频率时,转速 要除以 1rpm,
在设置转矩角时,带deg单位的,不用自己转换成弧度
ansys客服建议的技巧,变量最好先不设置单位,在引用时 给总的公式加单位...避坑
646719004
发表于 2022-10-13 11:41
hahafu 发表于 2022-9-29 18:50
写这个公式的时候,不是强调过吗,对于内置式电机差距会比较大
内置式的T/I算出的Kt比较大,
队长 我现在想对表贴磁钢进行偏心距参数化仿真,但是卡在偏心距参数化建模了,有什么好的论坛资料可以推荐吗?我是cad建好模导入2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