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一生 发表于 2020-8-3 08:25

主驱电机无位置滑模观测,角度误差与电流角有关系?

滑模采用TI的那套算法,对估算角度与传感器测到的角度进行对比,角度偏差除了随转速变化之外,还随电流角(IdIq的夹角变化)。 有几个疑问:
1、这个误差为何不能在模型中有体现?
2、实际应用中,MTPA曲线低速IdIq夹角最大可达四十几度,高速弱磁Iq=0; 这个角度误差如何处理?是计算arc(Iq/id)进行补偿吗?
3、无感控制,除了随速度补偿角度偏差之外,是否还需要随 电流/电流角/转矩 进行补偿?

diankongweilai 发表于 2020-8-23 11:50

从滑模原理看,运用扩展反电动势,角度偏差应该和电流角没有关系的,随转速偏差变化也很小。有没有其它试验细节?

相伴一生 发表于 2020-8-24 11:04

diankongweilai 发表于 2020-8-23 11:50
从滑模原理看,运用扩展反电动势,角度偏差应该和电流角没有关系的,随转速偏差变化也很小。有没有其它试验 ...

感谢解答、、、刚接触滑模,拿现成的代码来用,只是根据理论值算了一下 F 和 G 参数。空载位置观测能实现,与位置传感器测到的位置相比,有个随转速变化的误差(观测的反电势滤波引起);带载,转速不变,加电流时,角度误差会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等于Id与Iq的夹角。    按照我的理解,Id与Iq的夹角变化,在旋转轴系,是体现在 Uαβ 与 Iαβ 之间的相位差。 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diankongweilai 发表于 2020-8-26 21:04

相伴一生 发表于 2020-08-24 11:04
感谢解答、、、刚接触滑模,拿现成的代码来用,只是根据理论值算了一下 F 和 G 参数。空载位置观测能实现,与位置传感器测到的位置相比,有个随转速变化的误差(观测的反电势滤波引起);带载,转速不变,加电流时,角度误差会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等于Id与Iq的夹角。    按照我的理解,Id与Iq的夹角变化,在旋转轴系,是体现在 Uαβ 与 Iαβ 之间的相位差。 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是不太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意思。你仔细看看你哪个环节有问题吧。

zzy51607 发表于 2020-8-27 19:01

你说的电流角其实是电感,任何观测器模型都需要参数准确的,滑模的鲁棒性也只是指能在参数偏差大的情况下收敛,可没说收敛后角度就是准的。另外非线性系统很难去用线性系统的思维准确分析角度误差的来源。

相伴一生 发表于 2020-8-28 08:13

zzy51607 发表于 2020-8-27 19:01
你说的电流角其实是电感,任何观测器模型都需要参数准确的,滑模的鲁棒性也只是指能在参数偏差大的情况下收 ...

“滑模的鲁棒性也只是指能在参数偏差大的情况下收敛,可没说收敛后角度就是准的”这么说的话 我就理解了、、、非常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驱电机无位置滑模观测,角度误差与电流角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