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fengyi 发表于 2019-1-10 17:19

集中绕组和分布绕组温升问题

两款性能设计一样的电机,一款分布绕组,叠高100mm,48槽8级,额定点热负荷206;一款集中绕组,90mm叠厚,18槽12级,额定点热负荷230。样机出来后,集中绕组额定点的效率要高1%左右。但是,集中绕组发热好严重,同样的温升,分布绕组90分钟,集中绕组40分钟就扛不住了。这个问题严重困扰我,请教各位大神集中绕组发热这么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方法,小妹不胜感激!!!

254339861 发表于 2019-1-11 08:39

两款电机测试转速和转矩都一样吗?如果是一样,集中绕组的效率要高1%,说明集中绕组的损耗要比分布绕组低,如果是同等体积下,单位的热生率都是一样的,那集中绕组的温升更低。
现在有两个问题:1.从你数据来看,两款电机的体积应该是不一样的,好像分布绕组的体积更大点,如果是这样当然分布绕组的温升更低
2.你这电机转速是多少?

mojuelanghua 发表于 2019-1-11 11:21

从你的描述来看,这两种电机应该是功率和转矩差异较大的产品, 而40分钟左右出现的高温,应该是你的实际热负荷大于你设计的230,或者另一方面说,冷却能力不足

yufengyi 发表于 2019-1-11 14:55

254339861 发表于 2019-1-11 08:39
两款电机测试转速和转矩都一样吗?如果是一样,集中绕组的效率要高1%,说明集中绕组的损耗要比分布绕组低, ...

肯定是在转矩和转速一样的条件下测试的。不然对比没有意义。除了叠厚差了10mm,外形一模一样。

yufengyi 发表于 2019-1-11 14:57

mojuelanghua 发表于 2019-1-11 11:21
从你的描述来看,这两种电机应该是功率和转矩差异较大的产品, 而40分钟左右出现的高温,应该是你的实际热 ...

功率和转矩是一样的。实际热负荷和仿真热负荷是否有差异,这个真不好对比。但热负荷的计算已经很成熟了,不会出现大问题。我猜想是不是谐波分量导致的损耗太大。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1-11 16:19

找到原因没?楼主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1-11 16:22

效率高的发热严重,只能说明两点:要不就是俩散热不一样,一个热量传的快,一个传的慢;在一个是测试环境不一样?初始温度不一样

自由落体猫 发表于 2019-1-11 19:00

1.你这个电机用在哪的?是必须要求到多长时间么?
2.40分钟后是温度稳定了么?他俩分别到多少度了?
3.除了叠高其他一模一样,最高温度的位置是不是一样?分布绕组的在哪?集中绕组的在哪?

yufengyi 发表于 2019-1-11 21:48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1-11 16:22
效率高的发热严重,只能说明两点:要不就是俩散热不一样,一个热量传的快,一个传的慢;在一个是测试环境不 ...

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现在分析的也是散热不行。但是,我想知道散热不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集中绕组的方案,槽数太少,还是因为集中卷的绕组特性(绕组和定子齿的结合方式),导致绕组中的热量无法通过铁芯有效传出

yufengyi 发表于 2019-1-11 21:50

自由落体猫 发表于 2019-1-11 19:00
1.你这个电机用在哪的?是必须要求到多长时间么?
2.40分钟后是温度稳定了么?他俩分别到多少度了?
3.除 ...

1、用在哪里不是分析的重点;
2、温度没有稳定,只是达到漆包线耐受的稳定极限140°;
3、都是用PT100埋到绕组内,然后通过PT100测试绕组温升,即测试的位置一致

254339861 发表于 2019-1-14 11:51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从你数据来看,两款电机的体积应该是不一样的,好像分布绕组的体积更大点,如果是这样当然分布绕组的温升更低,你加长10mm不就可以了吗?
你电机转速应该不高,主要是铜损发热

xingdian_521 发表于 2019-1-26 20:52

谐波分量导致谐波损耗增大,槽数少铜耗散热面积小,两者都有关系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1-28 09:18

找到原因没?楼主

水滴的风 发表于 2019-1-28 12:35

定子槽数多,槽中心线圈边的总散热面积增大,有利于散热

yufengyi 发表于 2019-2-12 10:25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1-28 09:18
找到原因没?楼主

综合对比,还是散热不行,虽然热负荷设计的差不多,但是漆包线用的少,导致单位重量的漆包线承担的铜耗高于分布绕组。
解决方法,只有增加槽数了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2-12 11:22

yufengyi 发表于 2019-2-12 10:25
综合对比,还是散热不行,虽然热负荷设计的差不多,但是漆包线用的少,导致单位重量的漆包线承担的铜耗高 ...

你测的绕组内部的温升啊?分布绕组端部短,电阻小,总体铜耗小啊,这样的话。铁耗如果跟分布绕组电机相当,铜耗小了,效率高点,机壳散热面积如果一样,机壳温升会低啊?你要是测的是电机绕组内温升,意思是绕组内部跟机壳之间温差变大?

yufengyi 发表于 2019-2-18 18:37

huanhuangui 发表于 2019-2-12 11:22
你测的绕组内部的温升啊?分布绕组端部短,电阻小,总体铜耗小啊,这样的话。铁耗如果跟分布绕组电机相当 ...

肯定是测试绕组内部温升啊
另外,应该是“集中绕组端部短、电阻小”吧?
虽然总体铜耗是小了,但是用铜量也同比减少,这样计算下来,单位重量的铜线,承受的损耗,明显是集中绕组要大一些。再加上铁芯的槽数少了,导致散热效果也差一些。
机壳是一样的,所以机壳的散热不考虑,主要还是铁芯的散热。

wx_cW54wt5d 发表于 2019-2-19 14:05

三点:
1. 集中式的叠长短了些,热密度(损耗/体积)高一点;
2. 集中式槽数少(18较48),铜耗从绕组到铁心的传热面积小了;
3. 如果端部冷却较好,绕组发热会传递到端部散去。集中式端部小,热会较少的传递过来。

yufengyi 发表于 2019-2-27 09:01

wx_cW54wt5d 发表于 2019-2-19 14:05
三点:
1. 集中式的叠长短了些,热密度(损耗/体积)高一点;
2. 集中式槽数少(18较48),铜耗从绕组到 ...

正解!非常感谢,目前没办法,只能改回分布绕了。另外,满足同等设计、同等尺寸的条件下,是不是槽数越少,温升越大?

快乐美洲驼 发表于 2019-3-8 19:36

振动会不会有点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中绕组和分布绕组温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