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well仿真出来的齿槽转矩与实测齿槽转矩很不一致
各位大神,不知你们是否遇到过maxwell2D仿真出来的齿槽转矩跟实测的齿槽转矩相差很大,而且很多时候连齿槽转矩周期数都明显少于理论周期数,我在想2D仿真的是一个中间截面,实际电机上下磁密是很难做到一致的,你们有没更好的办法让仿真出来的齿槽转矩跟实测的比较接近的建议呀?或者大神们讲讲自己的降齿槽转矩的实际经验, 那数据出来说话,把仿真和实测数据贴出来 1 怎么测的 2怎么仿的 3差值多少 4电机槽极配合等 5数据 遇到过,每次都是一样的,实测是仿真的数倍!感觉是零部件尺寸误差、机械阻力、测量误差导致的,不过感觉差距还是太大了点。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布,使得永磁体磁动势平方值的谐波成分发生变化,除了理想的分量外,还会出现其它次的谐波成分。由于气隙磁导的
最低次数为 槽数,转子缺陷通常产生 槽数 及其倍数次的定位力矩。所以实测的都偏大,而且有的次数也对不上 hahafu 发表于 2020-6-30 22:23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 ...
嗯嗯,分析的很到位,后面我也搞清楚了是这方面的原因 hahafu 发表于 2020-6-30 22:23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 ...
这个理论太高深了有点难理解啊 仿真出来的都是理想状态,样件会有很多影响参数,如气隙的不对称,磁钢的磁密的偏差,硅钢片的离散性,部件生产的偏差,注塑工艺的影响,但电机通过分段斜极可以大幅的降低齿槽转矩 284874509 发表于 2020-7-2 10:00
这个理论太高深了有点难理解啊
你可以看一下唐任远写的一本特种电机原理及应用,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虽然由于工艺性问题实测偏大。但是一要保证设计时优化到位,二要尽量设计的结构保证转子磁钢位置的均匀对称分布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20-7-2 09:30
嗯嗯,分析的很到位,后面我也搞清楚了是这方面的原因
朋友,你好。请教一下,磁钢的因素导致齿槽转矩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啊?我们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谢谢! lishiyou1990 发表于 2020-7-2 09:30
嗯嗯,分析的很到位,后面我也搞清楚了是这方面的原因
搞清楚了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呢? hahafu 发表于 2020-6-30 22:23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 ...
对某些极槽配合偏心就会导致仿真(不考虑偏心)和实际的次数对不上的情况 hahafu 发表于 2020-06-30 22:23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布,使得永磁
体磁动势平方值的谐波成分发生变化,除了理想的分量外,还会出现其它次的谐波成分。由于气隙磁导的
最低次数为 槽数,转子缺陷通常产生 槽数 及其倍数次的定位力矩。所以实测的都偏大,而且有的次数也对不上
偏心为什么会导致齿槽转矩周期等于槽数呢 hahafu 发表于 2020-06-30 22:23
仿真都是理想磁路情况下的齿槽力矩。但其实由于磁钢性能离散性,磁钢位置离散性,各磁极的磁动势呈不对称分布,使得永磁
体磁动势平方值的谐波成分发生变化,除了理想的分量外,还会出现其它次的谐波成分。由于气隙磁导的
最低次数为 槽数,转子缺陷通常产生 槽数 及其倍数次的定位力矩。所以实测的都偏大,而且有的次数也对不上
怎么理解转子缺陷会导致槽数及其倍数次的齿槽转矩呢 本帖最后由 hahafu 于 2021-12-4 11:01 编辑
游远翔 发表于 2021-12-1 22:43
怎么理解转子缺陷会导致槽数及其倍数次的齿槽转矩呢
这个理论解释起来就太复杂了,我也没那个功底避开很多公式去通俗解释,你可以看一下论文以及书籍,更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做很多仿真。
很多时候,不相信就去仿真好了
hahafu 发表于 2021-12-04 10:44
本帖最后由 hahafu 于 2021-12-4 11:01 编辑
这个理论解释起来就太复杂了,我也没那个功底避开很多公式去通俗解释,你可以看一下论文以及书籍,更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做很多仿真。
很多时候,不相信就去仿真好了
这个我自己也是发现了,但是公式推导的话是在满足MZ=2KP加减1的时候才会出现槽数及其倍数次的齿槽转矩,不满足这个的不会出现,但是我仿真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MZ=2KP的有些极槽配合也会产生槽数及其倍数次的齿槽转矩 我遇到一个问题,给客户设计的电机要求静态齿槽转矩大于等于1.6N仿真出来是可以的,我实际样机出来只有0.4N都不知道怎么改善了{:1_553:} 请教同行,用扭矩表测试无刷电机的齿槽转矩数值(包含摩擦等转矩成份)是属于 rms 值,还是属于最大值?最近遇到同样的问题,要求齿槽转矩数值(包含摩擦等转矩成份)大于180gf.cm,实际上只测试得到130gf.cm,而且通过增大齿槽口宽的方法,也没有明显效果,仿真得到的数据rms值为14.7mNm,最大值达到21mNm。
仿真数据如下图,与实测值有很大差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