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l3264601 发表于 2017-9-20 22:03

12槽11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绕组分相

根据以下给出的绕组星形图,谁能告诉我,A,B,C三相绕组怎么分配。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0:02

你看的论文中有提到的吧,好像采用的是单层绕组。
直接从星形图上看,单层分布其中一种分法:
A相:+1,-2,+12,-11;
C相:-3,+4,-5,+6;
B相:+7,-8,+9,-10。
这种放法,A相线圈分布到动子纵向方向上的两端槽了
(论文提到这种工艺好,但我并不完全认同,需要根据各自实际生产来辨别)。

或者直接采用:
A相:+1,-2,+3,-4;
C相:-5,+6,-7,+8;
B相:+9,-10,+11,-12。

论文中提到这种槽极数配合采用单层比双层虽然推力要小一点,但是推力波动与推力波动比值小。
具体多少有待验证。


以上两种放法,楼主若有时间,都可尝试下,仿真验证完了,别忘记给大家分享下结果哦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1 17:23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1 10:02
你看的论文中有提到的吧,好像采用的是单层绕组。
直接从星形图上看,单层分布其中一种分法:
A相:+1,- ...

您好,对直线电机不太了解。有个困惑请教一下,
电机为12槽11极,则q=z/2mp=4/11,a=p*360/z=165°,
按照您的第一个方案,A项与B项相位差为(7-1)*165mod 360=270°,A,B相的相位差不应该是120°么?
按第二个方案,A项与B项相位差为(9-1)*165mod 360=240°,A,B相的相位差不应该是120°么?


补充内容 (2017-9-25 13:44):
第一条算错了,C项应该为(9-1)或(7+12-11)*165 mod 360=240度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2 09:43

{:1_445:}{:1_445:}你们设计电机是这么看星形图的呀,电机学中也没这样教的吧,哈哈
看A相绕组的总合成电势的相位、B相绕组的总合成电势的相位、C相绕组的总合成电势的相位,
三者比较吧
多看看书上的星形图的解释吧,为什么我们要用星星图?怎么看?
书上讲的挺好的了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5:19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2 09:43
你们设计电机是这么看星形图的呀,电机学中也没这样教的吧,哈哈
看A相绕组的总合成电 ...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实用设计及应用技术>>邱国平,第四章有该方法的详细介绍,搞电机的都是跟着书本走,我还没有自己发明方法的能力{:4_575:}
关于合成磁势,附图可以看一下,如果哪有错误,还有指出,不剩感激。
矢量图合成

用线圈NS极合成


以前算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3个相位差不为120度,所以说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差异还是满大的,方便的时候能否把您画的矢量图上传下,我也好学习下。

补充内容 (2017-9-25 14:10):
图就别参考啦,画的不对,有的地方NS极画错,但AC相位差没错(7+12-11)*165 mod 360=240,AB相位这里算的不对,应该为CB(3+12-7)*165 mod 360=240,AB相位差240+240=480 mod 360 =120度

欧阳庆 发表于 2017-9-22 15:23

哇哦,不得了。宇宙中发明出现了。这就是在某人的教授下发明的。11极的电机,已经不是中国,外国,而是宇宙之发明了。老五你要气死了。

欧阳庆 发表于 2017-9-22 15:26

要求论坛坛主给精华贴中的精华之精华帖,强烈要求!!!!!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5:29

本帖最后由 mfkfnaps 于 2017-9-22 16:07 编辑

另外关于第二种方法,如果是
A相:-1,+2,-3,+4;
B相:+5,-6,+7,-8;
C相:-9,+10,-11,+12。
则AB相位差120度,AC相位差240度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5:43

楼主的这个电机应该可以当单元电机来看的,磁拉力不平衡的话,可以加大单元电机个数,比如24槽22极。
市面上12槽10极的电机很多,但6槽5极的电机就没见过了bq2_23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6:26

合成磁势怪怪的
还是22极的正常点,图2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6:51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6:26
合成磁势怪怪的
还是22极的正常点,图2

第一张图390怎么来的,为什么和30度时不一样bq2_24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6:59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6:51
第一张图390怎么来的,为什么和30度时不一样

用直线模型FEA了下,似乎正常了些。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7:01

本帖最后由 mawentao 于 2017-9-22 17:02 编辑

By分量,发图真难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7:12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6:51
第一张图390怎么来的,为什么和30度时不一样

看下面槽号就行了,这个随便玩玩吧。没这样的电机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7:23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7:01
By分量,发图真难

这个图形看上去很有创意,3个酒瓶,中间两个敲开的瓶子,如果这样来看,效果还算过的去啊。直线电机说不定用奇数极还真能行呢{:1_574:}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3 10:49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5:29
另外关于第二种方法,如果是
A相:-1,+2,-3,+4;
B相:+5,-6,+7,-8;


是吧,第二种放法可以吧,不都满足你的相差120°了嘛,很常见{:aa13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3 10:59

mfkfnaps 发表于 2017-9-22 15:19
邱国平,第四章有该方法的详细介绍,搞电机的都是跟着书本走,我还没有自己发明方法的能力
关 ...

不好意思,我的水平有点低,看不明白你的图,一看这些图,脑袋就大。

我只是针对你说的观点:

“按照您的第一个方案,A项与B项相位差为(7-1)*165mod 360=270°,A,B相的相位差不应该是120°么?
按第二个方案,A项与B项相位差为(9-1)*165mod 360=240°,A,B相的相位差不应该是120°么?”

其中说的相差240°与相差120°,为什么A相与B相相位差就只能是120°,难道240°就不行了?(这点是不是。。。)

还有”(7-1)“,”(9-1)“种表示计算方法可能一下子看到不习惯,具体相差多少我也没计算过,

只是看到有论文中提到这种放法而已。

你要是有时间可以去细细对比吧,反正我是不会仿真,菜鸟一个。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3 11:11

欧阳庆 发表于 2017-9-22 15:23
哇哦,不得了。宇宙中发明出现了。这就是在某人的教授下发明的。11极的电机,已经不是中国,外国,而是宇宙 ...

所谓的11极是相对的,旋转电机中肯定没有见过了,

至于在有铁芯的直线电机中的应用嘛,12槽11极很常见,好像浙大,沈工大,华中等的论文中都有出现,12槽11极在浙大的文章中好像还挺受欢迎的,哈哈
等下我看还有那文章没了,忘记了。

奇怪就在于旋转电机是圆周上闭合的,而有铁芯的直线电机纵向上两端是开断的。

可能定义不一样吧,咋一听11极,容易让人费解甚至误解,那是有前提的,别动不动就发感慨呀,欧阳前辈。

毕竟有铁芯的直线电机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部的齿宽还要占一部分长度,不是说硅钢片的总长对应的磁极长度就是11极的长度,

换句话说,就是12个齿槽距等于11个磁极的总长度,硅钢片的总长度要大于这个长度。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3 11:13

欧阳庆 发表于 2017-9-22 15:23
哇哦,不得了。宇宙中发明出现了。这就是在某人的教授下发明的。11极的电机,已经不是中国,外国,而是宇宙 ...

欧阳前辈,咱是不是低调点,一唱一喝,咱是不是都可以去炒作了,哈哈{:1_463:}

hb2011xm 发表于 2017-9-23 11:16

mawentao 发表于 2017-9-22 16:59
用直线模型FEA了下,似乎正常了些。

实战派,仿真能力挺强的,给个赞,这是用ansoft仿真的?

仿真的模型是?参考教程中的那个圆筒直线仿真的吗?

模型具体是怎么设置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2槽11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绕组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