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选取而定1.8T时,电机是否基本都工作在第二区间?
没错 一直都操作在第二区间 killerg47 发表于 2016-11-5 09:54
没错 一直都操作在第二区间
请问随着负载的增加,磁密是增加还是降低呢? 拉风的星星 发表于 2016-11-6 06:56
请问随着负载的增加,磁密是增加还是降低呢?
磁密变不变关键还是看你的直轴去磁电流Id会不会增大,一般电机静止时气隙磁密最大,然后是空载运行的气隙磁密是最大的,之后是看你的负载增加时直轴去磁电流Id的大小。 如果是说气隙磁密的话
若是随附载增加的仅有q轴电流
没有考虑到弱磁
气隙磁密仅会些许降低
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当然转子结构也会有影响
表贴式永磁比较单纯
内藏式的会有较多藕合状况需要探讨
如果有模拟的模型可能比较好讨论 killerg47 发表于 2016-11-6 10:19
如果是说气隙磁密的话
若是随附载增加的仅有q轴电流
没有考虑到弱磁
我今儿个早上特地模拟了两个模型。对于气隙磁密静态的时候稍微比空载的要大一点,但都要比额定负载的时候大许多。
对于磁密云图,额定负载的磁密峰值最大,然后再是静态的比空载的稍微大一点。仿真的结果图片在我电脑文件太大了,都没法上传 Nephology 发表于 2016-11-6 10:33
我今儿个早上特地模拟了两个模型。对于气隙磁密静态的时候稍微比空载的要大一点,但都要比额定负载的时候 ...
磁密总量在加载的时候比较大是因为有磁石产生的磁通量与线圈加载电流产生的磁通量耦合
气隙磁通密度在加载状况会较低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加载时反向Id有起到弱磁的效用 本帖最后由 拉风的星星 于 2016-11-6 21:33 编辑
killerg47 发表于 2016-11-6 17:40
磁密总量在加载的时候比较大是因为有磁石产生的磁通量与线圈加载电流产生的磁通量耦合
气隙磁通密度在加 ...
谢谢大家的意见支持,我最近也查了很多相关资料(主要是内置式转子结构),包括实际产品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此处主要分析额定工作点和峰值工作点,且最高转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气隙磁密和轭部磁密随负载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受整个电机工作点、磁钢工作点的变化影响:因此有的电机工作点倾向于随着负载的增加,电枢反应的直轴去磁效应比较明显,因此气隙磁密、轭部磁密会出现较明显的磁密降低;也有电机随负载的增加,整体磁密出现增加的现象。还有随负载的增加,气隙磁密出现略微下降,但其轭部磁密增加的情况。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我分析可能是受制于电机尺寸的限制,对于磁钢工作点每次选取都有差别,因此会出现上述情况。 请问为什么我看磁密云图时定子轭部的磁密值1.5T以上,通过选取点的方式看饱和位置处的磁密值时输出Br 波形之后,磁密值变得很小,跟磁密云图输出的磁密值对不上啊,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哪里有错误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