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难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但逐渐暴露出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回收技术的滞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隐患。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至17万吨。而1块20克重的手机电池若不回收,将会使1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50年左右。可想而知若不妥善处理动力电池,将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
因此应该在重视电池制作的同时重视回收技术,在续航里程数增加的同时缩短充电时间,完善的回收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废旧电池处置问题逐渐凸显
有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的容量若低于80%将不能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新能源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寿命并不短,只是在5到6年后储能将下降到70%左右,而动力电池的全寿命期长达15年及以上,动力电池预计在五年后,换电问题将大量出现,特别是公交车及计程车。
电池产业发展还仍在初期,还没能形成整个产业链,电池生产厂商关注的是产量对于电池回收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回收问题逐渐凸显,还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达到当今状态的情况下,如若不尽早布局电池回收项目,那么在几年之后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堆积成山”,给环境以及其他领域带来不小的影响。
如何处置废旧电池?
在废旧电池的处置上,业内讨论最多的就是梯次利用,当动力电池报废后,除了化学活性下降了之外,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虽不能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但可以使用在比汽车电能要求低的地方。
业内人士指出,可将废弃的动力电池用在储能或相关的供电基站及路灯、低速电动车上,最后再进入回收体系,但还面临着商业模式是否能盈利的问题。
回收技术存在瓶颈
对此,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主体、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并提出将建立动力电池编码制度,构建起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可追溯体系
该规定明确了责任主体为所有生产和进口电动车及电池的企业都要做好电池回收利用的准备。但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车企与电池制造商都准备用10-20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但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五年之内将会有大量的汽车电池要报废,要回收。如何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处置上存在的技术瓶颈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就单从回收电池来看,就算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也是五花八门,主流的就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等。用酸碱溶液浸出,然后再经过多种化工程序,对金属氧化物进行萃取。但这些氧化物的成分萃取条件不同,混合液更为棘手。事先按照正极材料对电池分类,成本也不低。 循环经济,还必须回收,不然未来这个垃圾不好收拾 这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