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4 11:05

感应电机的矽钢片牌号问题

求热轧和冷轧矽钢片牌号、含硅量及铁损参数表。
这个表我以前有的,可是现在找不到了,郁闷。

另外,请高手指教下面的问题:
一台4000W,S6,40%的三相异步电机,参数发生了下列的变动:
铁芯叠高降低了10mm(转子同时也缩短10mm),定子绕组线径原来是Ø0.80mm,现在变为Ø0.77mm(指铜芯部分),漆包线的线径由Ø0.88mm变为Ø0.77mm。定子铁芯牌号由Q195变为DR510。
这个数据变动是厂家提供的。
请问这样的变动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我们测试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下列变化:
空载时:
以前电流6到7A,现在只有3.6A。
当在额定负载下测试时,
以前是:测试时间越长,输入功率越来越高,输入电流也越来越大,效率也越来越低。经过30分钟(4000W,S1下)测试,输入功率以高达4500W,电流也达到8.3A。
改过后:测试时间越长,输入功率越来越低,输入电流也越来越小,效率变化不大。在运行的30分钟内,电流均为6.9A左右。
请注意:改进前后,转速有较大的降低,原来额定负载下转速为1440RPM左右,而改后只有1330RPM。

请高手赐教:是不是电机的材料基本没有改好,只是牺牲了输出转速,从而降低了空载和负载电流啊?据说DR510也只是低硅钢啊,难道把叠高变小,线径变小,机器反而变好了?

hypo_qu 发表于 2009-3-4 14:34

匝数有没有改?如果匝数没变那么应该性能变差,温升会变高,自然运行时间越长效率也会下降, 按你所说的实测是比原来的好,我想可能是2种情况1是你测试有误(负载下降了)2是数据不只是线径变了匝数也应该变了

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4 14:50

2# hypo_qu
谢谢回答!
首先,我的测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我就是觉得应该还有其它东西也变了。
匝数是不是应该变多了?(这个电机是36槽的)
转子长度和叠高变小,是不是就会减小空载和负载电流啊?为什么?
另外,矽钢片是不是dr510的比它以前的好一些?

hypo_qu 发表于 2009-3-4 15:41

Q195的铁损在8-13W/Kg DR510铁损在5.1W/Kg我个人认为DR510比Q195好那么一点点,但不足以有那么大的差异,我还是认为绕组上有变化的

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4 16:06

能不能告诉我一下,空载电流和额定负载电流是不是和叠高及转子变短也有关系呢?是不是叠高短了,空载电流就变小了?还有就是线径小了,空载电流也小了?

hypo_qu 发表于 2009-3-4 18:41

本帖最后由 hypo_qu 于 2009-3-4 18:43 编辑

空载电流和额定负载电流和叠高及转子变短应该有一点的关系,主要是和绕组数据有关,叠高变短数据不变的话,电流应该会变大

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5 10:04

空载电流和额定负载电流和叠高及转子变短应该有一点的关系,主要是和绕组数据有关,叠高变短数据不变的话,电流应该会变大
hypo_qu 发表于 2009-3-4 18:41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那绕组变细了应该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变化吧,是不是绕组变粗了,而且匝数也变多了啊?(虽然工厂说绕组变细了)

see9999 发表于 2009-3-5 10:31

空载电流是反映其涡流附加杂散之类的损耗,不包含铜耗!现材料改变见4楼所说的,相关的铁耗下降,效率将提高,电流将变小!但是材料性能提升后为了得到相同功率其迭长也进行的调整变短,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通过调整绕组参数得到了相类似的性能!其空载电流明显变小,可以看出铁耗之类的影响很大!在现在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迭长,减少绕组圈数,使的同功率下转速上升!绕组的话现结构肯定是改动过了!

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5 11:02

空载电流是反映其涡流附加杂散之类的损耗,不包含铜耗!现材料改变见4楼所说的,相关的铁耗下降,效率将提高,电流将变小!但是材料性能提升后为了得到相同功率其迭长也进行的调整变短,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通过调整 ...
see9999 发表于 2009-3-5 10:31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们把绕组变细了?除了节省成本,对电机的性能应该没有任何好处吧?一般来说,要性能好的话,用粗的绕组的话,电机的动力和温升方面都应该更好啊?如果他保留原来的线径,保留原来的叠高,而只改变矽钢片的牌号,性能应该更好吧?
减少匝数会使转速提高,那会不会影响其它方面的性能呢?

see9999 发表于 2009-3-5 11:49

绕组变细一个有可能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套用了,另外一个就是电密有富裕就采用了0.77的!粗绕组和细绕组实际对性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控制电密,相同的截面积下牵涉的是工艺,各个厂家的工艺不同也就导致了下线的要求不同,此外还跟槽型有关!按上保留原来的线径,保留原来的叠高,改变矽钢片的牌号,性能肯定会变好,相应的功率会增加,效率会提高!但是电机设计和生产我们常说到性价比,片面的强调某些性能势必会得不偿失,导致整个成本的增加。这个还是主要看你的技术要求!减少匝数会使转速提高,但如果其他不做改动,电密增加,其温升会提高,效率会下降,性能会变差!当然所说的还要你自己把握!仅供参考!对于电机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cxcx1234_2007 发表于 2009-3-5 12:14

绕组变细一个有可能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套用了,另外一个就是电密有富裕就采用了0.77的!粗绕组和细绕组实际对性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控制电密,相同的截面积下牵涉的是工艺,各个厂家的工艺不同也就导致了下线的 ...
see9999 发表于 2009-3-5 11:49 http://www.simol.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了!他们把匝数应该增加了,因为我发现同样的测试条件下转速下降了100RPM左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应电机的矽钢片牌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