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电编码器和旋转变压器应用
通过最近的了解,我发现光电编码器精度是比旋变精度高的,但是在高精度应用环境中为什么大部分都用的是旋转变压器类呢?是什么原因不用高精度光电编码器。
抛开价格原因,是什么阻止了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本帖最后由 cne53102 于 2016-3-18 14:15 编辑
光电编码器会灰尘很敏感,进一点油污或灰尘就会出问题。
线数越高的光电编码器就越脆弱,有些码盘还是玻璃的,可能会碎,而旋变可靠性就高一些。
旋变不一定分辨率比光电的低,光电的是多少线就多少线,这个定死了,而旋变是正弦信号的,它的分辨率完全看电路部分,ADC分辨率高,它就高,而且为了追求速度,可以动态的调整分辨率,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牺牲一些精度以达到更高的响应速度。
如果以牺牲速度为代价获取精度的话,旋变的分辨率可以轻松超越光电编码器 按照我的经验,高精度伺服领域光电编码器的应用是很普遍的,现在我知道的高一些的可以达到32bit,常见23bit左右,主要问题是温升和抗震性吧
旋变对制造工艺要求很高,但可以承受的温升和振动较大,现常用于电动汽车上,其它低端的伺服也有些应用,常见的精度如多摩川的配合其自己的R2D之后一般在10bit到16bit,再高的我没见过。 cne53102 发表于 2016-3-18 14:14
光电编码器会灰尘很敏感,进一点油污或灰尘就会出问题。
线数越高的光电编码器就越脆弱,有些码盘还是玻璃 ...
谢谢你的回答。
其实也就是说,在电机振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靠性是阻止光电编码器在高精度场合的应用主要原因。
你说的到提醒我了,我对旋变有一点不理解的是速度跟旋变的精度有什么关系?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3-18 16:34
按照我的经验,高精度伺服领域光电编码器的应用是很普遍的,现在我知道的高一些的可以达到32bit,常见23bit ...
谢谢你的回答。
我可以理解为位数Bit即决定了精度?
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旋变文献中提到双通道旋转变压器精度很高,用于航空航天等等场合。既然光电可以做这么高为什么不用光电而用旋变呢? shanhua 发表于 2016-3-18 19:38
谢谢你的回答。
其实也就是说,在电机振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靠性是阻止光电编码器在高精度场合的应用主 ...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可靠性,至于精度,其实大多数地方用不到那么高的精度。
光电编码器的精度受限于码盘,速度受限于光电元件。
旋变精度受限于其自身结构和电子器件的精度。
旋变的话信号是正弦的,读它就像示波器那样,所以你电路给力的话,分辨率和速度都可以高。
电路是可变的,我可以在低速时使用24位对它的信号采样,这样分辨率非常高,但是一般的分辨率ADC速度较慢。
如需要高速,又不想成本太高,那可以用8位的ADC,这样采样速度飞快。
实现动态的变位数也是可以的,高速模式用低分辨率的,低速模式用高分辨率的。
位数决定分辨率,而不是精度。
精度与分辨率是不一样的。
像24位的,可以表达2^24次方,16777216个位置,这是不是比光电高得多呢?
航空航天场合很重要,总不能码盘上落个灰,飞机就掉下来吧?旋变的话不会的。 cne53102 发表于 2016-3-18 21:35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可靠性,至于精度,其实大多数地方用不到那么高的精度。
光电编码器的精度受限于码盘, ...
非常感谢专业的回答。
我想我基本对这个有所了解了。 cne53102 发表于 2016-3-18 21:35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可靠性,至于精度,其实大多数地方用不到那么高的精度。
光电编码器的精度受限于码盘, ...
老大,不管光电编码器还是旋变,用的时候一般都有壳子的,都有防护等级要求的,到IP68两者都是没问题的。。。什么叫落灰。。。
市面上常用的就是多摩川的旋变,精度一般在12位,不知道兄台能否推荐个厂家的旋变+RDC芯片能达到你算的24位精度?我可以联系下厂家,这个我们产品里用的蛮多的。
低精度8位的AD,没用过,采过来要算两个乘法,再做比较,不知道里面的积累误差多少。。。兄台有没有和12位的AD比较过误差? shanhua 发表于 2016-3-18 19:50
谢谢你的回答。
我可以理解为位数Bit即决定了精度?
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旋变文献中提到双通道旋转变 ...
位数决定了精度
你看的文献是南航写的吧。。。南航的特点就是什么什么电机,适合用于航空航天;什么什么电力电子,适用于航空航天;什么什么控制,适用于航空航天。。。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3-21 13:07
老大,不管光电编码器还是旋变,用的时候一般都有壳子的,都有防护等级要求的,到IP68两者都是没问题的。 ...
不要依赖那个壳子,有些场合出了问题就惨了,旋变本身是抗污的,编码器不是,落灰指的是码盘。
达不到24位的精度,位数决定分辨率,而不是精度。精度与分辨率是不一样的。
旋变本身精度是多少,你最高也就只可能达到多少。
这就像一把分辨率0.02的卡尺,误差±0.1一样,这是两回事。
8位AD确实会导致整体误差增大,这是为了获取更高速度的代价,此时追求的是速度,精度是不考虑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受限的情况下)。 非常好的解答,回答了我今天的疑问!! 光电编码器除了码盘里面还有一些芯片处理信号的,所以耐高低温性能差,一般也就-20度---90度或110度
航空航天的话轻松就零下60了,零上150度貌似也有可能,所以光电编码器就不行了。旋变比较抗造。 cne53102 发表于 2016-3-18 21:35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可靠性,至于精度,其实大多数地方用不到那么高的精度。
光电编码器的精度受限于码盘, ...
不知道兄弟对旋变解码器里面一个参数settling time有没有研究?这个对实际系统有什么影响?感觉这个时间会限制你的最高转速,不知道对不对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11-30 16:38
不知道兄弟对旋变解码器里面一个参数settling time有没有研究?这个对实际系统有什么影响?感觉这个时间 ...
ADI对在其旋变解码器即RDC中“settling time”“建立时间”或“稳定时间”的定义是:特定分辨率下针对 179°步进变化(阶跃)的转换器响应时间。
另外,在系统启动或重启时,输出位置也需要一段建立时间,是不能立即得到位置信息的。
我认为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延迟,或者是解码器的响应速度,是评价解码器性能的一个参数。
这个参数会影响最高转速,但实际上限制最高转速的应该是解码器中跟踪环路的性能。我的理解是,有点延迟不要紧,也许还可以通过软件修正,但位置跟丢了,那完蛋了。
解码芯片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就一般的应用范围内而言,应该不至于受到这一参数的限制。 cne53102 发表于 2016-11-30 17:34
ADI对在其旋变解码器即RDC中“settling time”“建立时间”或“稳定时间”的定义是:特定分辨率下针对 17 ...
那一个settling time 5ms的RDC,加上一个1对极的旋变,最高转速可以理解为必须小于0.5r/5ms=100rps=6000rpm么?或者超过6000rpm,延迟会很大,必须做补偿?有点搞不明白啊,书本里讲的也比较少 本帖最后由 cne53102 于 2016-12-1 11:27 编辑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12-1 09:34
那一个settling time 5ms的RDC,加上一个1对极的旋变,最高转速可以理解为必须小于0.5r/5ms=100rps=6000r ...
仅个人理解,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
我的理解是,在那个5ms内,位置变化超出一个(应该说半个?)“周期”的话,会丢失位置,如果没超过的话,最终停下来的位置是正确的,但在这之前,它在到达我们期望位置的路上是没有精度可言的。
如果说补偿,也只能是在很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补偿,或者说是根据速度在旋变没有报告正确位置之前猜测此时的位置。
说“很有限”是因为这个解码器它不是模拟电路,它数字电路是有时钟的,所以不只是延迟的问题,它看不到过快的变化。
过快的拉动(大幅度敲动)数显游标卡尺可以很方便的看到类似的问题,它跟踪的位置丢失之后,输出的数据总是错开一个或多个栅距。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速度,就要牺牲分辨率,或者说,在高速情况下牺牲分辨率,而这样的设计,就不能使用已有的那些RDC芯片,多个ADC+FPGA或CPLD应该是个好选择,之前本要做这个东西的,但现在卡在电机本体设计上,这个一直放置着没有搞。 cne53102 发表于 2016-12-1 11:21
仅个人理解,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
我的理解是,在那个5ms内,位置变化超出一个(应该说半个?)“ ...
我们关于settling time的理解差不多,只是我要说服别人,就需要拿出一些专业的文章或者书籍里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实测数据,暂时还没找到呢
多摩川的专利里,与你的想法相同,也是速度与分别率是相左的,速度高了,分辨率就要下来 Edwin_Sun 发表于 2016-12-1 13:14
我们关于settling time的理解差不多,只是我要说服别人,就需要拿出一些专业的文章或者书籍里的东西,特 ...
嗯这是个麻烦的问题,但有时却也不得不为此浪费些时间。 光电编码器在伺服电机行业很广的。旋转变压器也有应用,比如ABB伺服。确实光电弱些,很多恶劣场合还是用旋转变压器;但也得看电机整体防护等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