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 发表于 2015-4-3 16:11

串激电机不等匝绕组

目前深度疑惑中,串激电机电枢绕线过程中会涉及到不等匝绕线,举个例子:正常一款转子设计绕线参数是12+12圈,为什么有时会将这个参数改为8+14或者7+15等的不等匝参数呢,这样的修改有什么依据吗,有哪位大神可以指点迷津,谢谢

914553336 发表于 2015-4-4 08:29

很多方面都有影响的,

914553336 发表于 2015-4-4 08:38

譬如,换向片间电阻,

小井 发表于 2015-4-7 08:50

914553336 发表于 2015-4-4 08:38
譬如,换向片间电阻,

我不是问有什么影响,我是想知道这样分的依据

电机热保护器 发表于 2015-4-20 18:05

也可以试试电流堵转保护器

taozf 发表于 2015-4-21 10:52

一般用在转子槽数和换向器片数不一样的转子,比如12槽24钩转子,相邻两组绕组的换向角不一样,不等匝绕组可以改善换向。假如依旧用等匝绕组的话,有时你能看见换向器铜排发黑有规律地一片深一点一片浅一点,间隔排列。

小井 发表于 2015-4-21 14:42

taozf 发表于 2015-4-21 10:52
一般用在转子槽数和换向器片数不一样的转子,比如12槽24钩转子,相邻两组绕组的换向角不一样,不等匝绕组可 ...

你好,请问这种不等匝绕组的选取有什么依据吗

gzzhmm 发表于 2015-5-5 13:04

异数绕组:可以改善换向。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5-5 21:17

正常比例设定在1:1.5
但也只是经验数值,
每一个卷线参数,根据工作点不同都能检讨出一个最佳比例。

但要是每个都去做分析的话,势必不经济,
所以会给出一个经验比例。
1:1.5要注意大小圈的先后顺序,要不反了的话,反而使整流恶化。

zzi2hz 发表于 2015-5-26 06:08

为了改善换向,见到过类似的,不过相邻元件差两匝,没你这么大

小井 发表于 2015-6-5 15:19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5-5 21:17
正常比例设定在1:1.5
但也只是经验数值,
每一个卷线参数,根据工作点不同都能检讨出一个最佳比例。


谢谢,你有没有QQ,可否请教一些别的问题

dxlvideo 发表于 2015-10-24 13:46

新手跟各位前辈学习了

ddgj 发表于 2015-11-19 13:16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5-5 21:17
正常比例设定在1:1.5
但也只是经验数值,
每一个卷线参数,根据工作点不同都能检讨出一个最佳比例。


你说的大小圈的经验比例1:1.5的先后顺序,是应该先小后大吗?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12-2 22:24

ddgj 发表于 2015-11-19 13:16
你说的大小圈的经验比例1:1.5的先后顺序,是应该先小后大吗?

关于先后顺序:
考虑换向时,是先大后小。
如果讲转子如何绕线的话,需要结合马达的旋转方向及绕线工艺来定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12-2 22:30

小井 发表于 2015-6-5 15:19
谢谢,你有没有QQ,可否请教一些别的问题

QQ530817282,签名也有群

小飞侠070707 发表于 2016-4-10 20:30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12-2 22:24
关于先后顺序:
考虑换向时,是先大后小。
如果讲转子如何绕线的话,需要结合马达的旋转方向及绕线工艺 ...

为什么是先大后小呢?
如果是大的先换向小的后换向的话,大的和小的比大的肯定就相当于提前换向了,但匝数多的电流反而小,安理说不是应该电流大的提前换向好点吗?
这个我也知道实际是大的先换向,但是原理一直没想通。希望高手指点一下

yuanye 发表于 2018-6-12 16:07

机会不容错过 发表于 2015-12-2 22:30
QQ530817282,签名也有群

串激电机从业者,探讨交流

solidworks2005 发表于 2019-1-10 11:20

taozf 发表于 2015-4-21 10:52
一般用在转子槽数和换向器片数不一样的转子,比如12槽24钩转子,相邻两组绕组的换向角不一样,不等匝绕组可 ...

{:1_490:} {:1_4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串激电机不等匝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