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模型结果里的绕组电流是怎么得出来的
请教,2d模型结果里的绕组电流是怎么得出来的?和绕组电密J有什么关系?
绞合绕组,按电密对面积积分,除以匝数,得出来的数值和结果里的电流是一致的,但是solid类型的就不一致了
我把rm一键生成的模型定子绕组全部删除,手动画定子绕组截面,每个导体都画出,设定为solid,匝数为1,仿真完成后,对个导体截面电密的z轴分量积分,得不到result-winding-current里的结果,得到结果数值很大,有时刻电流还反向。
是不是把一相绕组内所有导体的电密积分-求和-平均就得出result-winding-current里的结果了?
哪位大神指点一下? 本帖最后由 鹤唳九天111 于 2013-5-28 14:24 编辑
补充说明一下,在下想看一下电机槽内的集肤效应,做了个多相感应电机模型,9相,6极。先用rm生成三相模型,导入2d后重新划分绕组。自动生成的绞合绕组没法考虑集肤效应,就删除了,又自己建的solid型的定子绕组。如下图[。
第三个图,是result-winding-current自动给出的电流;第四个图,是按照电密对面积积分得出的槽内不同位置的导体的电流,solt1和solt10同属第一相,t,m,b分别表示槽内位置。第四个图,是对一个槽内所有导体的电流求了代数和。
求教
各导体内的电流为什么会是这个波形,而且有时电流会反向?
各导体内的电流为什么会是这个波形,而且有时电流会反向?
鹤唳九天111 发表于 2013-5-28 14:19
各导体内的电流为什么会是这个波形,而且有时电流会反向?
细化下槽里面(含绕组)的剖分网格,看着像是输入电流I+感生电流I1的效果。
这是定子槽内网格剖分。导体厚1.6mm
页:
[1]